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

    观云测雨“神算子”

    胡春雷 罗广毅 苏锐锋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26日   11 版)

        掌握准确的天气水文情况,直接影响战场主动权。南京军区某气象水文中心紧紧围绕作战需求,创新军事气象水文工作,完成40多次重大演练保障任务,16次准确预报重大灾情,书写了一个个“呼风唤雨”、谋求胜算的传奇故事。

     

     奇迹出现了

     

        一场三军联合演练的前夜,台风不期而至。晴空万里的演练地域突然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演练何时开始,就看天气允不允许了。

     

        气象水文中心主任张群和专家组成员结合观测,逐一进行分析,发现次日上午9时至11时,有近两个小时的良好天气,能进行正常演练。然而,这是冒风险的事情,万一……参演部队千军万马,如有闪失非同小可!

     

        张群看完气象水文分析研究报告和天气水文预报,在综合卫星云图和专家意见后,向指挥部立下了军令状:明天的某个时段,演练地域将出现适合天候,演练没问题。

     

        第二天早上,天气仍没有转好迹象。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人们不安起来。时针指向9时整,奇迹出现了。刚才还是雷电交加的天气像个玩累的孩子,开始沉沉睡去。9时30分,三军联合演练开始。就在演练结束部队撤回后不到10分钟,狂风暴雨再次来袭。

     

        这个中心通过多种渠道收集重点区域气象水文历史、实时资料,整理分析了华东地区几十年数百个站点气候水文资料,完善气象水文数据库,建立了一套适应多样化任务需求的气象水文保障系统。2007年,肆虐的暴雨侵袭着淮河两岸,上游洪峰一个接一个逼近安徽,形势万分危急。气象水文中心总工何循山与战友利用抗洪抢险气象水文保障自动化系统,对接收到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与地方气象台会商后,作出“未来淮河流域仍有暴雨,局部大暴雨”的结论,为当时领导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难题破解了

     

        气象水文会商一直是制约军事气象预报能力的一个难题。2002年,中心进军这一领域时,基础十分薄弱。当时,没有明确的任务部署,没有专门的编制、经费,专业人才也很缺乏。经过多年奋斗,气象水文视频会商系统终于瓜熟蒂落。鼠标轻点,卫星通信技术支撑的多方交互式视频系统便迅即启动,总部、中心和有关省市气象水文部门相距千里进行远程会商,军地三方实时交流情况、互换信息,精确的气象水文预测预报信息瞬间传达“中军帐”,大大提高了气象水文协同保障能力。

     

        近年来,这个中心紧贴部队需求开展科研创新和攻关,共有“联合作战气象水文条件研究”、“战区指挥所气象保障系统”、“抗洪抢险气象水文保障自动化系统”、“野战便携式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等3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个项目在全军进行推广。

     

     奥秘是什么

     

        一个编制小、人数少的作战保障单位,组建十年来,37人次获军队科技进步奖,3人成为军区高层次科技人才,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气象水文中心官兵给出答案:中心党委的爱才之心、用才之法、育才之能。

     

        中心党委搭建宽广的成长舞台,成为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强大动力源:专业技术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少人身兼几个项目,入校培训和学历升级每3年可转一轮,已有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2/3。他们每年组织干部到部队跟训驻训演训,系统学习部队气象保障的流程和技能。把一名气象专业毕业生培养成合格的预报员,一般需要5年;而这里,用不了3年时间。该中心多次被总部表彰为“全军气象水文工作先进单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