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苏州高新区“创新文化”让发展永续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24日 01版)

        11月12日,俄罗斯联邦医疗技术科学院正式在江苏苏州高新区设立中国分院,并将遴选先进科研成果进行产业化。

     

        专家认为,高新区活跃的创新文化,是吸引国内外科学院进驻的关键因素。开发建设20年来,高新区始终专注于创新求发展,创新成为一种区域文化,深深融入区域发展的血脉之中,成为高新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创新因子活跃,产业长“高”变“新”

     

        从“神五”到“神九”,再到“天宫一号”、“大飞机”,这些国家重大项目的成功令国人振奋。然而,不为人知的是,这些项目所需振动、声振试验均由苏州高新区一家企业——东菱科技完成。“我们打破了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封锁和禁运的震动试验设备,并且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最近,我们又创了一个世界之最——50吨级电动振动试验台在东菱诞生。”东菱科技总裁、董事长王孝忠感慨地说,选择高新区创新是对的,这里有着踊跃创新的氛围,让东菱不敢懈怠。

     

        像东菱这样形成创新自觉的“创新因子”,在高新区比比皆是。目前,全区拥有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2家,高新技术产品965只,各类授权专利超过1.4万件;大中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为60%;获批各类科技项目超过1500项,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

     

        作为我国最早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苏州高新区开发20年来始终专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和新兴产业的培育,构筑了鲜明的“发展底色”,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沃土”。

     

        今年6月,高新区获批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预计到2014年,这一集聚区总投资将达到20亿元,入驻中介服务公司和知识产权成果孵化应用企业约100家,相关从业人员达1万人,年业务总收入达50亿元。

     

        企业创新奋进,产业迈向高端,产业不断长“高”变“新”。今年以来,医疗器械产业获批首批“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医疗器械产业基地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节能环保等6个产业基地获批“苏州市特色产业基地”。目前,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53%左右。

     

    人才服务敢于投入,创新创业成新风尚

     

        9月初,德国乌尔姆大学经济数学博士曾静,凭借数码图片处理交易市场项目跻身“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行列,成功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选择苏州作为回国创业考察第一站,到现在公司成立,仅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快得像做梦。”

     

        从招商引资到招才引智,高新区每年投入巨资用于领军人才引进和创业扶持。“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计划”锁定新能源、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软件与服务外包、新材料和节能环保等领域具有技术、项目、资金优势的高层次创业人才或创业团队,创业启动经费最高资助400万元,并在风投融资、贴息贷款、工作场所、安家补贴和成长奖励等方面给予全面扶持,单个项目累计可达2000万元。

     

        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成为高新区的价值追求。放眼看去,高新区不再是厂房林立,而是各类为人才服务的功能性楼宇。总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苏高新财富广场,集聚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创投、担保、证券、投行、评估等投融资和金融服务机构,已引入各类机构110多家,载体管理资本总规模超过100亿元,形成了创业投资的产业链和服务链。

     

        今年6月,苏州高新区还推动发行了全国首支“科技型”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核苏阀、新长光热能、苏州轴承厂、诚河清洁设备、旭光聚合物等5家区内企业参加了集合票据的发行,共集合融资1.8亿元。

     

        人才在这里创新创业,成为一种风尚。苏州高新区已集聚各级各类领军人才累计达266人次,区域内累计集聚国家“千人计划”23人,人才总量近13万人。

     

    为创新造城,“风水宝地”集聚创新要素

     

        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市共建的创新基地,2003年,一座25平方公里的苏州科技城启动建设。“对科技城发展的考核不局限于GDP,而是关注研发机构集聚度、人才集聚度、环境优美度。”苏州科技城管委会负责人说,科技城的使命就是“为科技筑城,为创新造园”。在规划建设之初,苏州科技城就强调要由建“区”向建“城”转变。

     

        产业和城市功能的齐备,加上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得苏州科技城不断引来高端产业入驻。由中科院和江苏省、苏州市三方共建的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科技城建设3年来,就产出了一批国内外领先的医疗科技成果,研发国家、中科院及省、市项目达70多项,成为院地合作的风向标。

     

        高新区全面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清华、交大、浙大、同济、中科院等50多个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80%以上的“863”项目都是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成果,被科技部批准为“国际合作基地”。

     

        “开发区新一轮发展比拼的‘胜负手’,是对人才、技术、研发机构等创新要素的集聚能力。”苏州高新区的决策者认为,几百平方公里的大开发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区,而是各类创新资源纷至沓来,创新活动高度活跃,为发展不断提供原动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本报记者 苏 雁 本报通讯员 李 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