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看 板

    杭州职教“民生牌”的启示

    张金英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9日   16 版)

        2011年杭州中职毕业学生2.22万人(不含普通中专和技校),一次就业率达到97.8%。在高就业率的推动下,杭州职业教育实现了招生就业良性循环,类型教育优势凸显。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惠及普通百姓的吸引力和贡献率开始逐年提升,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最密切的一类教育,杭州职业教育紧扣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为适应市场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而“动”,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转”,始终坚持以“促转型、保民生”为宗旨,围绕“进口畅、出口旺、技能强、用得上”的各个关键环节,构建了多时空入学、多平台毕业、多资格就业、多渠道升学的“四多”教育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选择职教:就是选择高就业率

     

        选择职业教育,就是选择高就业率,这是杭州职业教育传递给老百姓的信息,杭州职业教育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势头。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杭州市教育局向全社会作出郑重承诺:市区初中毕业生可以百分之百升入高中。以学生为本,敞开学校选择的大门,在全省率先实现高中段教育的基本普及,并逐步向七个区、县(市)推进。根据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双重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各类高中招生计划,创新招生政策与制度,从提前自主招生─集中统一招生─招生市场─跨区域招生─与境外合作办学,形成了“多时空入学”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模式,使全市中职教育规模持续稳定在一个较高水平。

     

        2010年以来,杭州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推动全市范围内职业学校生源流动,建立跨区域招生机制。跨区域招生由招生职业学校和招生地有关职业学校以“2+1”或“1.5+1.5”等模式实行联合办学,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使用同类教材,统一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实行统考和学分制管理。此外,杭州旅游、中策等职业学校还接受了新疆、四川玉树等地学生,积极开展东西部联合办学。

     

        每年的“五一”假期,杭州市教育局都举行大型招生咨询活动,由中等职业学校唱主角。与此相呼应,各中职学校都开展“开放日”活动,宣传职业教育,展示教学成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另外,杭州中职学校的企业订单班、冠名班、中高职衔接和新兴专业的招生报名也都非常火爆。特别是近年来,与英国、德国、韩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多所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汲取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理念,探索集“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联合招生、实习就业”为一体、国际国内相结合的现代化、多元化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鞋子合适不合适,脚最知道;毕业生好不好用,企业最清楚。职业学校办学的动力源泉在于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持续度,职业学校的声誉在于培养的学生受企业的欢迎度。杭州职业教育之所以对企业和学生都具有吸引力,是因为杭州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走出了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校企合作办学之路,主要有三方面特色:一是三层对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教师对接企业岗位”,架构了“专业+产业”、“教学+研发”、“培养+培训”的育人通道;二是四条路径,以“走进企业、引进企业、虚拟企业、创设企业”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为主线,创造了“名校+名企”的行业性职教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联盟、专业指导委员会、股份制或契约式实训基地、产学研联合体、订单式培训模式等具有鲜明杭州特色的路径与样式;三是实现了“三个一体化”,即“实训、实习、就业”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职工培训、师资培训、课程改革、基地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

     

        杭州职业教育以“首岗胜任、多岗迁移、终身发展”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基石,开设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互通网络平台,整合全社会的职教资源,探索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构建“校企融通”模式,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八个融通”:即学校与工厂融通,教室与车间融通,教师和师傅融通,学生和学徒融通,理论与实践融通,作品与产品融通,招生与招工融通,育人与增效融通。“一年学基础、一年学专业、一年顶岗实习”,有效地推进专业技能型创业人才的培养,实现了“学生─准员工─员工”三阶段身份与职业素养的渐变与提升,同时以“创业”为导向,形成了“乐业─精业─创业”的人才培养阶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杭州市从组织管理、人才互通、资金保障三个维度进行顶层设计,架构了杭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解决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政府多个部门协同化、校企人才互通及资金保障等老大难问题。目前,已建立以中等职业学校为龙头的15个行业性职教集团,其中市级8个。建立了汽修、商贸、旅游、园林、建筑、烹饪、计算机、电子、机械、学前教育、金融、化工等15个市级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形成了“共建、共享、共赢、共长”的合作办学新机制。

     

        课程改革:提升学生职业综合素质

     

        杭州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本位的任务引领型中职课程和教学模式改革在全市范围稳步推进。在先期参与浙江省教科院牵头的旅游、汽修、数控、服装等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承担了烹饪、网络维护与管理、动漫、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等11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和“课程标准”研究,成为全省承担中职课改任务最多的设区市,并取得重大突破。按照“公共课程+核心课程+教学项目”的中职课程改革新模式,遵循“核心技能培养为主旨、核心课程开发为主体、教学项目设计为重点”的课程改革思路,深入企业调研,紧贴一线岗位,以职业生涯发展为先导,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基础,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以及教学项目和教材。这种课程模式从岗位需求出发,让学生尽早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中职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近年来,杭州还将创业教育引入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之中,开设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训相关课程。市职教研究室组织编写了《创业教育》一书,许多学校竞相推出各种各样的学生创业“试水”平台,如中策职校五年前精心设计“学生社团”借以引导学生开展创业活动,该校的“杭州市悠购图文工作室”,前身就是学生社团——“悠然阁私房书社”,是浙江省第一个正式经工商注册的在校中职生自主经营的企业,已开发的产品达20多种。目前,全校80%的学生活跃在35个学生社团之中,2009年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中职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试点学校。

     

        构建中高职衔接“立交桥”

     

        杭州职业教育根据民生需要和期待,坚持职前、职后并举,努力拓宽中职学生继续学习的渠道,切实做好中高职衔接、普职融通,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立交桥”,为劳动者进一步深造和职业转换创造更多的机会。形成了两个思路:一条路是走直通快车,毕业后直接对口高职升学,如“3+2”、“5年一贯制”、“单考单招”、“自主招生”等。另一条路是间接通达,多种时段和线路选择,多阶段分流、多路径成才,或在职考学,或工学交替,保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目标,同时给予学生升学的机会和可能。鼓励中职毕业生立足岗位成才,大规模推进中职毕业生在职接受自学考试、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校、远程网络教育等继续教育及高技能培训,获取大专文凭或高级工、技师证书,促进中职教育与多种高等教育形式相贯通,为中职在校生接受高等教育创造条件。杭州市电子职校、中策职校等骨干职业学校较早形成了三个“三分之一”的就业和升学格局。杭州中策职校每届招生1200名左右,学校确立了“12531”培养目标,即经过三年培养,有100名左右毕业生赴境外留学并就业,200名左右毕业生通过中高职衔接“3+2”或“5年一贯制”升入高职院校,500名左右毕业生通过高职“单考单招”升学,300名左右毕业生当年一次性对口就业,100名左右毕业生自主创业。

     

        (作者单位: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