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11月16日 星期五

    无字的约定

    王剑冰 (郑州) 《 光明日报 》( 2012年11月16日   16 版)

        登上高高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馆,在众多的烈士遗像中,我猛然就发现了陈毅安的名字。

        这个名字我曾经在黄洋界保卫战的英雄史册上见到过,当时,他就是这个保卫战的指挥员。当年,毛泽东带领主力部队下山进行游击战时,敌人趁虚而入大举进犯井冈山,年轻的陈毅安果敢而坚毅地指挥人数不多的队伍以及当地百姓,用仅有的一门炮和两发炮弹(其中一发还是哑弹)打退了敌人的进攻。毛泽东曾赋诗“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仍旧是这个陈毅安,我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见到过他俊秀的笔迹。那里的展厅很大,展览的东西很丰富,可看的实在是太多了,没有谁能很细致地看遍每一个展物。而我就是在匆匆的浏览中发现了一封镶在墙上玻璃框中的信。那是陈毅安写给他妻子的,内容大致如下:

        “志强:好久没有和你通信了,不知你近况若何?挂念得很……你的信我又收不到,真是糟极了……我天天跑路,钱也没得用,衣也没得穿,但是精神非常的愉快,较之前过的优美生活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适的,就是不能同你在一起……”

        从这封信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陈毅安和他的妻子志强的相亲相爱,相濡以沫,以及陈毅安崇高的革命信仰。

        陈毅安的妻子志强不是一个革命者,但她是一个革命的支持者。她明大义识大体,毅然把丈夫送到了流汗洒血的革命前沿。她那时是长沙邮局一个普通的女工,两个人相爱时,没有考虑到会分别,甚至是永别。

        陈毅安曾经跟未婚妻说过,那或许是一个玩笑,“如果我哪天不在人世了,我就会托人给你寄一封不写任何字的信去,你见了这封信,就不要再等我了。”志强猛然捂住了陈毅安的嘴,她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这件事情真的发生了,在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中,也就是黄洋界保卫战后的第二年,陈毅安被一颗子弹打中。

        志强终于收到了丈夫的来信,那是盼望已久的信,但她打开来,竟然是一封无字书!志强惊呆了,想到丈夫那句戏言,她猛然失声痛哭。这封寄自上海的无字信,是陈毅安牺牲一年后,他的战友忍了又忍,按照他的嘱托发出的,战友不想再欺瞒那个可怜的女人,何况那个时候志强已经有了孩子,这个孩子从来没有见过他的爸爸。

        志强看着这封无字的信,变得恍惚起来,不相信这是事实。她开始去找组织。但是战争年代,红军又进行长征,到哪里去找?志强想尽办法通过各种渠道给组织写信,以求得陈毅安的消息。我们不得而知志强那些日子是如何度过的,但我们能感到一个女人心中的坚毅。

        其中一封信终于传到了毛泽东手中,那时毛泽东已经到了延安。毛泽东把信批转给了彭老总,因为陈毅安的部队属于彭老总管辖。彭德怀随即给志强写了一封婉转的回信,告诉她陈毅安确实是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让她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当地的组织。

        志强这个时候才感到陈毅安确实是离开了她,不由得放声大哭。一次次的痛哭后,志强觉得自己要好好地把孩子养大,并给他创造好的学习条件。她带着孩子去了北京,经组织安排,仍然在邮政部门工作,她把与陈毅安的一百多封凝结着深深情意的信件转交给了组织。

        遗像中,陈毅安俊朗清秀,戴着一副秀才样的眼镜,让人难以想象他是智勇双全的一线指挥员,反倒像是教书匠。谁说革命者只有雄心赤胆而没有温软之心?陈毅安与志强的爱情就像高高耸立的翠竹和遍地盛开的野花,装点着英雄的山峰。

        (作者为河南著名作家)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