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六大到十八大,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理念形成、深入人心、自觉践行的十年。科学发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最强音。”内蒙古包头市委副书记、市长孙炜东代表深有感触地说。
据孙炜东介绍,2002年,包头市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38多亿元,而今年可望实现3300亿多元。难能可贵的是,包头在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GDP和财政收入都保持在12%以上的增长速度,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30%。经济结构多元、产业层次水平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是包头能够抵御经济风险的资本。
孙炜东说,包头之所以能成为内蒙古新型工业化强市,主要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创新驱动之路。包头近几年抓投资投向,上高新项目,整合本地大企业的研发能力,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建成紧密联盟,集中进行符合包头优势的新材料、新能源、稀土应用、节能环保、机械电子制造业的攻关,85%的成果在包头就地转化。创新驱动还包括制度、管理、人员素质、机关作风等软的要素,包头“全国文明城市”已经实现“三连贯”,干部群众普遍树立起了强烈的人文、科技、绿色意识并自觉践行。
孙炜东展望未来充满信心:“包头提出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目前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6个体系23项指标有85%已经实现。”
(本报记者 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