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瑟 通讯员刘宗海)记者日前从新疆阿克苏地区拜城县文体局获悉,“赛里木赛乃姆”传承人阿皮子·阿克木将得到由拜城县委给予的10万元奖金。这是拜城县委对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又一重奖。
“赛里木塞乃姆”是拜城县申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拜城县加大对原生态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资金投入,于本世纪初启动了“赛里木赛乃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工作。政府通过多方努力,积极调动发挥民间艺人的潜力,通过向民间艺人发放补贴等手段和财政投入扶持政策的倾斜,使面临绝迹的“赛里木赛乃姆”重新回到演艺舞台。
“赛里木塞乃姆”是新疆阿克苏地区广泛流传于乡村的一种传统的民族民间弹唱艺术形式,是古老十二木卡姆的子曲。“赛里木赛乃姆”由12个曲目、96个唱腔、300余首诗歌组成,全部唱完需要6小时,是新疆最大最好的本土赛乃姆。
出生于“赛里木赛乃姆”传唱世家的阿皮子·阿克木通过走访民间老艺人、搜集、挖掘、整理,撰写了12本笔记,撰写的《赛里木赛乃姆》一书近日将出版。为唱好原生态的音律,阿皮子·阿克木克服心脏病的不适,练习唱腔、动作,一唱就是好几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7月,“赛里木赛乃姆”民间组织浮出水面,一度无人在唱的这一民间艺术重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2009年“赛里木赛乃姆”歌舞团正式挂牌成立,68岁的阿皮子·阿克木担任团长。目前歌舞团有55名职工,其中18人享受财政特殊补贴。
拜城县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大类50项,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5名,民间演艺人员213人。对民间艺术传承等方面按照1—5个等级进行考核评定,县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资金解决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培训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