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鹏是在微博客上,“义务讲解员朋朋”,这是他微博客的名字。干了9年博物馆义务讲解员的“朋朋”,对博物馆免费开放前后的变化有着深切感受。
“免费开放带给百姓的一大福祉,就是让很多原来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走了进来。今天下午就有一批农民工兄弟走进国家博物馆,他们都是第一次进博物馆,好奇与兴奋一直挂在脸上。”“朋朋”告诉记者。
随着免费开放逐步推广,博物馆和普通观众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朋朋”说:“观众多了、年轻人多了、家庭多了,讲解中我经常看到一些熟面孔,一个展览有的人看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有的人最初是自己来,后来带着朋友一起,然后是朋友又带来新朋友……”越来越多的百姓愿意把博物馆当作周末全家学习和放松的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景点。
“朋朋”介绍,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学校组织参观。但以前孩子们也只是当成一次旅游,参观一下就结束了。而如今,博物馆里经常能看到孩子们的身影,还有很多孩子和家庭自发地将博物馆作为成长、生活的重要课堂,甚至有些学校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课程请进校园,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博物馆的魅力。
“今天下午我带一批小朋友去国家博物馆参观,讲解中国青铜艺术展。有将近一半的孩子不止一次看过这个展览。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时常听到孩子们准确的回答。”“朋朋”说,博物馆不再仅仅局限在馆舍里面,而是走向了社会,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里。
已经把义务讲解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朋朋”坦言,自己在讲解中收获最多的就是“传递知识、传递精神”所带来的幸福感。他说:“当你看到有的孩子因为你的一次讲解而把整个希腊神话通读了一遍;当你看到有的年轻人因为你的一次推荐去主动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时候,那种感觉真的很好!”
这种感动平凡而温暖。今年,一位读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听了他的多次讲解后,主动去中国科技馆做了一名小志愿者。当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来做志愿者时,他说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博物馆讲解志愿者,传递的不仅是文化和知识的魅力,更是在传递幸福。”“朋朋”如是说。(本报记者 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