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研究所研究员):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组织对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就业增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比如,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根据市场信息统一组织种植,促进了规模化、标准化经营。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了农民的市场谈判地位,延伸了产业链条。合作社在生产环节能更多地依靠市场行情组织“订单生产”避免盲目投资,在流通环节组织“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平台降低物流费用,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近年来的发展经验表明,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企业+农户”等多种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利用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互相联合,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收益,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联合与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本报记者李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