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杨兆顺,紫藤苑变了,变得和它的名字一样宁静和美;因为杨兆顺,紫藤苑的居民变了,他对社区的爱与投入在居民间传递、接力,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
“他是我心中的父亲、慈祥的老师”
张斌,紫藤苑小区的残疾人助理员。一次意外事故让他失去了右手的4根手指,他甚至一度想过自杀。鼓起勇气开始生活,找工作却又屡屡碰壁,让张斌心灰意冷。
2007年盛夏的一天,杨兆顺敲开了张斌的家门。“我也有过挫折,失业过,开过出租,做过保安,当过印刷工……最重要的是自强不息,找到自己的路。”一番推心置腹的话,终于打开了张斌的心扉。得知杨书记年过50还拿到了研究生学历,张斌坐不住了。在杨兆顺的建议下,他报名参加了残疾人助理员上岗培训,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一名残疾人助理员,加入紫藤苑社区工作的团队。
紫藤苑共有各类持证残疾人203名,人数是其他小区的好几倍。工作了一段时间,张斌明白了杨书记的用心良苦:他希望我重拾信心,通过我再去点燃更多有着类似遭遇的兄弟姐妹的希望。
如今,张斌已是上海市普陀区优秀残疾人助理员,被评为上海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他说:“是杨书记启发了我,他是我心中的父亲、慈祥的老师。”
“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回报社区”
2000年的一天,杨兆顺正在翻阅居民情况登记表。一个名字跃入眼帘——王立国,性别:女。怎么会是女的呢,难道登记错了?出于职业敏感,杨兆顺通知楼组长联系了王立国,叫来一看,还真是个女的。交谈中,他了解到,王立国来自新疆乌鲁木齐,丈夫患胃病,下岗待业,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杨兆顺鼓励小王要勇敢面对生活。
在以后的日子里,杨兆顺经常上门关心他们的生活,这让王立国一家人很感动,于是她报名成为紫藤苑第一批外来媳志愿者,积极参加小区各项活动。慢慢的,王立国做社区工作的才能显现了出来,杨兆顺一方面鼓励她读书充电,一方面有意识地加压,尝试让她参与居委会的一些事务。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王立国的表现得到了居委会干部和社区居民的肯定,杨兆顺正式推荐她成为小区的一名调解主任。王立国很珍惜这份工作,尽心尽责当好居民的“小娘舅”。
2010年,王立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1年当选紫藤苑小区党总支副书记。她常说:“是老杨帮助了我们一家人,我没有理由不努力工作来回报社区,为居民群众多做事、做好事!”
“两湾一宅,也有股子精气神”
老夏,紫藤苑的保安队长,居民们都亲热地叫他“夏队”。要不是他主动提起,谁也想不到他曾吸毒成瘾,5次入狱。
1999年刑满释放回来,单身一人,找不到工作,父母也不愿接纳他,老夏心情沮丧,毒瘾又犯了。杨兆顺找上门来,在他家里整整蹲了7天:瘾犯了,捆上老夏的手脚;失禁了,立马帮着换衣擦洗……硬是帮他戒掉了毒瘾。找不到工作,杨兆顺找物业商量,给老夏争取来了一身保安服。
同是“两湾一宅”棚户区的动迁居民,经历过下岗失业到再就业,杨兆顺深知身处“边缘”的人内心对于尊严和荣誉的渴望。“社区也要有股精气神!”杨兆顺决心在紫藤苑唤醒“两湾精神”。
在紫藤苑居委会,有一间特别的“荣誉室”。30年前的布票、粮票、黑白电视机、马桶,当年小区居民获得的劳模奖状,紫藤苑获得的各种荣誉……一件件实物、一帧帧照片,见证着生活的变化。小区的好人好事,都会做成展板在居委会的办事大厅展示。
如今的紫藤苑,家家以和睦为荣,人人争做荣誉居民。杨兆顺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都把小区当做自己的家,社区就会更和谐,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幸福。(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