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苏州9月25日电(记者苏雁 通讯员许学建)今天,由文化部主办的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举行。此次交流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当前面临的形势,将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
会议对第一批示范区创建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了东、中、西部创建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苏州市、长沙市、成都市进行经验介绍;并通过考察学习张家港市“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形成长效机制。
张家港市“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充分体现了普惠均等的公平理念、以服务质量和效益为本的效率意识,以及因地制宜、开拓创新的示范区创建精髓。文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杨志今认为:“网格文化员队伍既了解和传递需求信息,又输送服务和产品,还组织网格文化活动,强化了网格文化体系中‘人’的要素,抓住了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
自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正式启动实施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特别是创建工作写入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以来,示范区创建工作已成为推动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最有力、最重要的抓手。数据显示,首批中央财政3.05亿元示范区创建补助资金撬动了31个城市财政资金投入超过100亿元,部分创建示范区2011年文化事业费投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
会议提出,下一阶段,各创建示范区党委政府要强化工作创新,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经验;要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