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中央媒体藏区行

    高原明珠尕海重现光辉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1日   03 版)

        “太美了!”面对尕海的美,参加中央媒体藏区行的记者无不发出赞叹。

        “如果再早来一两个月,就更美了。”尕海保护站站长田瑞春笑着对记者们说,“七八月份的尕海,也是花海,成群的鸟儿飞来飞去,那才叫美。”

        尕海是高原上的湖泊,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海拔3500米,而其周围湿地海拔高度在3430—4300米之间,为黄河源头之一。1998年尕海及周围湿地——尕海则岔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0年被列入国内重要湿地名录。去年9月,尕海则岔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全球第1975块、中国第41块、甘肃省首块国际重要湿地。

        尕海的美,很让碌曲人自豪。碌曲县外宣办的工作人员拉姆措姑娘告诉记者,在当地有个美丽的传说,七仙女曾遗落在人间一颗翡翠,这颗翡翠就是尕海。

        但尕海这颗仙女翡翠的光辉也有过暗淡的时候。1995年、1997年、2000年,这3年,“高原明珠”尕海几近干涸,2000年那次最为严重,持续了两个月,人畜饮水都很困难,这一带的牧民要跑到几公里外去背水喝。

        在尕海保护站的后院,记者见到,工作人员正在收集晒干的牧草,一层厚厚的草籽留在了水泥地上,田瑞春告诉记者,这些草籽是给保护区补播用的,通过禁牧、补播及控制牧场载畜量等措施,这些年尕海则岔保护区植被恢复很好,增强了涵养水源能力。今年夏天,尕海的水面已经达到2200公顷,湖区沼泽湿地的面积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480公顷增长到12000多公顷。由于水面上涨,前年修的湖边木栈道多半被淹到了水里。

        水多了,草长了,鸟儿也就多了。以爱鸟护鸟闻名尕海的藏民西合道告诉记者,他家前面郭茂滩“天鹅湖”里的天鹅,也从30年前的十几只增加到现在的将近500只了。

        据监测,尕海的水鸟种类已经增加到9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也由2004年的不足10只增加到2011年的420多只;黑颈鹤数量稳定在100只以上,每年前来栖息和繁殖的鸟类超过28000只。

        “黑颈鹤迁徙的时候,能飞越喜马拉雅。”田瑞春说起黑颈鹤时,那劲头像炫耀自己的孩子。

        近年来,尕海不仅获得了有效的保护,尕海则岔湿地的相关建设,也越来越遵从国际惯例。“尕玛(尕海到玛曲)公路有22公里经过保护区,现在,一条国家投资4.9亿元、长60公里的尕秀-玛曲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尕海则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陈有顺说,这条公路将于2013年完工,那时候,过往的车辆就不会打扰尕海里的鸟了。

        (本报记者 宋喜群)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