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21日 星期五

    辉煌十年·民族团结

    发展谋巨变 团结谱新篇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21日   13 版)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我国民族工作极不寻常、奋发有为的10年。

     

        10年来,我们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实现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开辟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新局面。

     

        政策扶持力促民族地区新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地处晋陕和内蒙古交界处,九曲黄河蜿蜒流过。

     

        走进蒙古族村民段铁军的新居,宽敞的客厅,洁白的墙面,时尚的沙发,洋溢着这个家庭的幸福与惬意。“我的老房子是40多年前盖的,夏天漏雨,冬天透风。”段铁军说,两年前他搬进这栋120平方米的新房,还享受到1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补贴。

     

        从段铁军的新居沿山路而下,一排排温室大棚映入眼帘。在他承包的一个温室内,豆角、黄瓜和西红柿长势喜人。“从2009年开始,我每年都能享受三五万元的专项补贴。有了这些钱,我就把塑料大棚改造成厚墙体温室,还用上了滴灌设备,收成越来越好。”段铁军说,他目前承包4个温室,仅种菜的年纯收入就达六七万元。

     

        段铁军的幸福生活,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

     

        200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

     

        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

     

        2007年,国务院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陆续制定了促进宁夏、广西、青海等省区、云南边境地区发展的文件;

     

        2010年,先后召开了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新疆工作座谈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

     

        2011年,国务院颁布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国家民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

     

        这些政策,既有覆盖整个民族地区的全局性重大举措,又有根据各民族地区实际制定的专项政策;既有针对特殊群体制定的政策措施,又有针对特定区域制定的政策措施。

     

        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10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大多是西部和民族地区,内蒙古更是连续9年全国增速第一;2011年,新疆实现生产总值6574亿元,增长12%,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增速;“十一五”期间,西藏自治区生产总值先后跨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大台阶,全区人均生产总值在2006年迈上万元台阶后,2010年突破了17000元大关,达到17319元。

     

        共同繁荣发展谱写团结新篇章

     

        不久前,新疆哈密市二堡镇农民艾贤本汗·吾休尔到乌鲁木齐看病花了6万多块钱,他没有想到,医保不仅报销了3.7万元,而且没等他回到家,报销款就汇到了他的账户上,从看病到报销补偿仅用了3天时间。

     

        据自治区医改办的工作人员介绍,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即时结算是新疆重点民生工程之一,截至去年年底,新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已达605万人,覆盖了九成以上的人群。

     

        一项项民生工程,为少数民族群众过上幸福生活构建起牢固的基石:

     

        国家率先在民族地区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目前,民族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5%,高等院校发展到160多所。

     

        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西藏率先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全国提前了10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在全国覆盖面平均为24%,而5个自治区中新疆覆盖面达66%,宁夏覆盖面达63%,全国30个自治州中已有11个实现全覆盖,120个自治县中已有49个纳入试点县范围。

     

        2006年以来,中央投入专项资金150多亿元,改善民族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经覆盖民族地区所有县(市、区、旗)。

     

        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吃饭难、上学难、看病难、听广播看电视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事实证明,这10年,是民族地区受支持力度最大、发展最快,群众得实惠最多、民生改善最显著的10年。

     

        2009年9月17日凌晨3点,耸立于天安门广场西侧路的最后一根民族团结柱安装完毕。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新的背景景观,56根民族团结柱成为天安门广场上又一道独特的风景。

     

        那一刻,让世界瞩目的,不仅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还有通过民族团结柱所传递的中国各民族团结发展的信息。

     

        实践证明,只有搞好民族团结,发展才有强大动力;只有加快发展,团结才有坚实基础。十六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正是各民族大团结展现出的巨大力量,推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展望未来,我们要全力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共同迈入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国家民委主任杨晶如是说。

     

        (本报记者 殷 泓)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