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7日 星期一

    ·这是被日本劫掠的一万五千多件中国珍贵文物的总汇
    ·这是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的文物目录
    ·这是追寻海外流散文物的一项扎实成果

    《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出版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7日 05版)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记者李韵)昨天上午,《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出版座谈会在故宫博物院举行。

        这是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的文物目录,收录了一万五千余件被日本劫掠的中国珍贵文物的资料。据说,它也是唯一一部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目录。在其成编66年后首度出版,其中的艰辛坎坷让人唏嘘。在座谈会上,唯一健在的编纂者、原国家文物局顾问、著名文保专家、92岁高龄的谢辰生先生,讲述了当年编纂该书的历史背景和艰苦坎坷的编纂经过。

        《目录》为十六开本,九卷三大册,是在抗战胜利后为向日本追讨自甲午以来被劫夺珍稀文物和要求战争赔偿,于1946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京沪区办事处组织编制的。京沪区代表徐森玉主编,上海合众图书馆馆长顾廷龙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承担编纂任务的则是谢辰生、吴静安、程天赋。前辈学者满怀爱国热情,克服重重困难,倾注巨大心力,多方收集日本公、私博物馆所藏中国文物图谱和目录以及张政烺等中国学者的研究著作共122种,最终编成此《目录》。

        该书收录了甲午战争以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被日本劫夺的中国文物15245件,包括甲骨、石器、铜器、刻石、陶瓷、古玉、丝绣、书画、写经、拓本、杂物、古籍等类,大部分器物标出了高度、重量、口径尺寸、藏处以及所依据图谱的书名简称、页码等资料。编制了详细索引,方便各界读者使用。

        这部流散文物目录自编成以后,历经坎坷。1981年国家文物局曾组织写刻蜡板,油印100部,分送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和设有文博专业的大学,但目前几乎散失殆尽。中西书局听说有这样一部珍贵书稿油印本存世后,立即拜访当年的实际编纂者、我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先生,得到了谢老的热情支持,打开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记忆。这部被冷落了66年的流散日本的中国珍贵文物目录终于得到了公开出版。

        座谈会上,谢老说,该书在延宕66年之后由中西书局公开出版,意义非凡,作为当年的实际编纂者之一,看到这部书,想起了当年参与这项重要工作的徐森玉、顾廷龙先生和短暂参与编纂工作的吴静安、程天赋先生为之付出的巨大心力,非常激动。

        来自全国文物、历史、出版界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加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纷纷发言,对目录的正式出版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目录的出版,是我国文物研究工作中的大事,也是追寻海外流散文物的一项扎实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大家指出,从甲午战争到抗战胜利,正是中国遭受日本欺凌、劫掠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大都是通过劫掠、抢夺等非法、非正常途径;其次,这些文物等级很高,均为珍贵文物。更有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即将迎来甲午海战120周年纪念和“九·一八”纪念日的时候,将这样一部依据清晰、考订详尽、器物确凿的流散文物目录,在延宕66年之后公开影印出版,并在故宫博物院举行出版座谈会,非常重要,意义非凡,并表示这是一段中华民族不可遗忘、不能遗忘、必须永世牢记的惨痛历史。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