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6日,第18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也正逢《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结25周年。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张力军在纪念大会上说,南极臭氧空洞尚未补平,北极也在出现臭氧空洞,人类要补天成功,还有很艰巨的任务。
全球一心 合力“补天”
9月14日,世界气象组织在“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到来之际表示,过去10年中,南北两极地区及全球的平流层臭氧已停止减少,但要使臭氧恢复到1980年前的水平尚需时日。
据世界气象组织当天公布的南极臭氧公报显示,在9月前两周,南极臭氧空洞从不到1000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约1900万平方公里。截至9月中旬,南极臭氧空洞小于去年同期,但大于2010年。
科学家指出,在离地面10公里至50公里的大气平流层中,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其中离地22公里至25公里臭氧浓度值达到最高,称其为臭氧层。臭氧层的重要作用是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伞”。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南极上空臭氧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大面积空洞。这一空洞一般每年8月出现,9月至10月空洞面积最大,12月前后消失。
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2000年达到2960万平方公里,创下历史最高纪录。2008年南极臭氧空洞面积也达到270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澳大利亚或3个美国。2011年9月2日,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的面积达到2550万平方公里,约是南极洲面积的1.8倍。北极情况也不妙,2011年春天,北极上空臭氧减少状况超出先前观测记录,首次像南极上空那样出现臭氧空洞,面积最大时相当于5个德国。
张力军指出,《蒙特利尔议定书》自1987年9月16日由24个国家政府的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签署缔结以来,历经25年,得到了全世界197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参与,成为联合国数百个公约中唯一一个获得所有国家参与的国际公约。至今,《蒙特利尔议定书》已经成功削减了95%以上的消耗臭氧层物质,预防了上亿例癌症及白内障病患,实现了巨大的环境和健康效益;通过引入更加先进环保的技术,履约的过程也为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技术创新提供了动力,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中国付出诸多努力
张力军表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观测,如果各国都能继续恪守对《蒙特利尔议定书》的义务,臭氧层有望在本世纪中叶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左右的水平。
张力军介绍说,自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以来,中国逐步建立与完善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积极开展淘汰活动,通过鼓励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应用,已经淘汰了10万多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约占发展中国家淘汰总量的一半,圆满完成了四种主要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淘汰任务,为全球保护臭氧层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
根据《议定书》的要求,下一阶段,中国还需要在2013年将含氢氯氟烃生产和消费分别冻结到2009年——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则需要削减冻结水平的10%,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维修用途外将实现全面淘汰。为实现履约目标,中国仅消费行业在2015年前就需要淘汰含氢氯氟烃4.5万吨,到2030年需要淘汰约30万吨,生产行业的淘汰量更大,保护臭氧层履约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青少年将是“补天”主力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今年国际保护臭氧层纪念活动确定的主题为“为子孙后代保护大气层”,并设计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全球青少年保护臭氧层视频短片征集大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获奖作品将在今年11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二十四次缔约方会议上播放,一等奖作者将受邀参加缔约方会议。
环保部宣教中心自今年8月中旬起,在全国范围内,面向1987年9月16日以后出生的青少年,广泛开展了以保护臭氧层为主题的视频短片征集大赛,在不少省市和地区受到了广泛关注,众多适龄青少年踊跃参与。
截止到9月12日初评结束时,已先后收集到来自全国16个省市和地区的参赛作品100余件。作品形式内容多样,既有动画短片、视频短剧,也不乏新闻调查类作品。参赛者中,年龄最大的24岁,最小的仅6岁。
环保部宣教中心主任贾峰介绍说:“普通公众、青少年可做的事很多。比如,在日常生活中,配合政府一起淘汰含氢氯氟烃(HCFCs),这个物质主要用途为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清洗剂、气雾剂等,既消耗臭氧层物质,也是典型的温室气体,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00倍以上。它的生产和使用涉及化工、制冷空调、建筑保温、泡沫塑料、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的相关产品,淘汰任务十分繁重。大家在买冰箱时,可以选择制冷剂和保温泡沫材料“双无氟”的;不用摩丝改用啫喱水;在处理废旧家电之前,先除去其中的氟氯化碳和氟氯烃制冷剂;确保冰箱或冷柜中回收的冷却剂不会释放到大气中等等。”
(本报北京9月16日电 本报记者 冯永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