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4日 星期五

    一封来信引发的新闻

    ——记海口市琼山区大坡中学退休校长陈起贤和“五老”讲师团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4日   05 版)

        今年教师节,光明日报海南记者站收到一封来信,写信人是海口市琼山区区长田丽霞。信中说:“2010年贵报曾经报道过大坡中学退休校长陈起贤,用个人积蓄为学校建图书馆的事迹。前不久,这位89岁高龄的老人又把近年来积攒的10万元人民币捐献出来。陈起贤老人情洒教育,十几年来琼山区以陈起贤为带头人的500多名‘五老’(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老战士、老模范)讲师团义务支教事迹也十分感人。”揣着这封信,记者走进了大坡中学,走近了“五老讲师团”。

     

        “再有十万元就好了”

     

        那是2001年3月15日,1986年从琼山区大坡中学退休的老校长陈起贤,在校园一间宽敞的教室里,一边用抹布擦着一排排的书架子,一边从地上的大纸箱里抱出一摞摞的书往书架上码着。“再有10万元就好了,中外名著就都齐了!”老人自言自语。

     

        和别人不同的是,校园是陈起贤老人的唯一。从教几十年来,这位老人从未离开过这一亩三分地。老伴去世了,两个女儿嫁出去了,校园成了老人的精神寄托。

     

        在大坡中学校园的偏僻处有间简陋的平房,这就是陈起贤老人的家。按理说,照老人的退休工资,吃点好的不成问题。可老人硬是把每天的生活经费卡到三元钱。煮一锅饭,烫一锅菜,拌上点辣酱吃上一天。

     

        就是这么苛刻地对待着自己,十一年后,陈起贤又凑满10万元。今年9月3日是老人最兴奋的日子。他早早地来到银行,办完相关手续,随后他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把一张10万元人民币的存单交到学校负责人的手上。此时老人如释重负,他的眼前仿佛看到孩子们手捧着新图书那欣喜的面容和争相阅读中外名著那专注的眼神。还有比这更满足的吗,想到这,老人笑了。

     

        几十年来,靠积攒退休工资,老人为校园捐赠了40万元。老人还在大坡中学设立奖学金,每年教师节时拿出5000元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靠陈起贤每月供给生活费完成小学至大学学业的学生有13人。

     

        “原来这都是真事!”

     

        2003年,琼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了以陈起贤老人为首的“五老”讲师团。

     

        第一个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课的是琼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名誉主任郑经济老人,作为离休干部,他以擅长讲革命传统故事而闻名。

     

        “孩子们,咱琼山区是革命老区,作为老区的下一代,可不能不知道老区发生过的革命故事呀!”一句开场白吸引了琼山区甲子镇群星小学的近千名学生。两节课讲下来,让小学生们记忆深刻的是琼崖纵队被困母瑞山,弹尽粮绝,靠喝椰子水顽强抗日的故事;是李硕勋等烈士在海南不畏牺牲,为国捐驱的故事……

     

        “原来这些故事都是真的,郑爷爷讲的我们从来没听过!”“之前我们也参观了李硕勋烈士纪念园,可我们不知道他的故事,现在他是活生生的了!”作文课上,小学生们写出了自己的感想。

     

        为了更翔实更生动地讲好革命故事,郑经济老人自己动手,撰写讲稿,十几年来,他在翻阅了大量文史资料的基础上深入调研,撰写了以海南解放5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建国60周年为主题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讲稿210篇,在全区近百所中小学讲课数百场。

     

        “敬爱的‘五老’是我们的家长”

     

        从2003年起,讲师团承担起帮助全区百余所中小学生建家长学校的任务。牌子挂上了,可忙坏了“五老”讲师团的500多位老人们。他们走村入户深入学生家庭,寻找着家庭教育的空白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晚上大人打麻将、看电视,孩子们做得好功课吗?”“父母当着孩子争吵有碍孩子身心健康。”“怎样才能让孩子听大人的话?”这样贴近生活的话题成为每期家长课堂的主题,牢牢地抓住了家长的心。

     

        家长学校在琼山区的百余所中小学成立整整8年来,家长课堂从未间断,累计上课6000多场,参加培训的家长达90万人次。2009年琼山区获“全国家庭教育示范区”称号;2010年琼山区又获“全国首批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单位”称号。

     

        今年暑假,琼山区三门坡镇一名姓蒙的农民带着一幅字兴冲冲地找到琼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面写着“敬爱的‘五老’是我们的家长!”原来,他的儿子蒙传哲考上了深圳大学,他激动地说:“要不是‘五老’讲师团王秀凯老人的帮助,我的儿子早辍学了,是王秀凯老人一次次到我们家做工作,教我怎么和孩子沟通,我现在不仅和儿子消除了隔阂,还成了最好的朋友。”本报记者 魏月蘅 王晓樱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