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10日 星期一

    中央媒体藏区行①

    守护羌族博物馆28年的汉族馆长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10日   05 版)

        9月6日,中央媒体藏区行采访团一行来到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茂县中国羌族博物馆。

        “我就是这儿最老的了,在这里已经干了28年。”中国羌族博物馆馆长蔡清颇为自豪地说。其实,他今年才45岁,中等个头,戴一副眼镜,颇具学者气质。

        据介绍,该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家羌族博物馆,1984年开始筹备后,当时年仅17岁、高中刚毕业的蔡清便参与其中,自此一颗炽热的心便再未离开过博物馆,哪怕后来被派到中央民族大学学习,他心里惦记的也仍是这座博物馆。就这样,蔡清从小跟班,逐渐成长为一位羌族历史文化的考古专家,1998年,他担任了博物馆的馆长。

        谈到28年来印象最深的事情,蔡清说,一是参加了包括营盘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内的两次大型考古发掘;二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千辛万苦地将文物转移到成都。回忆起转移文物时的情景,蔡清用上了“千里大转移”一词。他说,当时博物馆受损极为严重,有800多件陶瓷品毁损,“看着挖出来的东西变成那样,心里很痛”。面对余震不断,蔡清带领员工,团结奋战,24小时鏖战于馆内,历经一个多月,将近万件文物一件件装好箱,然后绕道近1000公里,才运到成都的对口单位(茂县到成都的直线距离仅190公里,但因当时生命线未打通,不得不绕道而行)。

        在各界援助下,今年6月28日,博物馆正式落成并开馆,近万件馆藏文物又从成都运回茂县。据悉,新的博物馆占地60亩,展陈面积4229平方米,文物被分别陈列在地震厅、信仰厅、羌源厅等八个展厅中。蔡清说,重新开馆两个月来,具体的游客数据还没有核实出来,但他接待过目前在剑桥大学达尔文学院担任科技考古讲席教授的马丁·琼斯,马丁主攻植物考古,见到羌族博物馆在保护民族文化上这么用心,竖着大拇指对他说,一个县级博物馆做得这么好,“Great,great。”本报记者 危兆盖 中新社记者 郑雪松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