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隆——哗啦啦”,9月7日11时19分,伴随着一阵阵剧烈的地动山摇,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刹时间,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委会猫猫山村的许多砖混结构的房屋,被地震摇碎的大山石头砸毁。
霎时,哭喊声,救命声,撕心裂肺地在整个洛泽河镇上空响起。
“救人!救人!”地震发生后,武警昭通支队彝良县中队官兵视灾情为命令,立即启动处置突发事件预案,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队,指导员李涛、中队长杨建平带领20名官兵第一时间驱车赶赴受灾最严重的彝良县洛泽河镇毛坪村委会猫猫山村,担负先期搜救群众、转移受伤群众、转移物资、搭建帐篷等任务。
30分钟后,官兵们到达目的地。眼前的一片废墟景象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惊:原本40多户两层高的砖混结构楼房,已经被从山上滚落的巨石压毁。整栋的楼房被滚落的巨石从房子中间劈成两半,斜立的楼面摇摇欲坠,随时会倒塌。
现场的数十名男女老少乱成一团,哭嚎声连成一片,争先踩上废墟,用手挖掘寻找被埋在废墟下的亲人。
据现场群众介绍,受灾房屋中还有3名老人和孩子被掩埋在废墟里。
时间就是生命。官兵们立即展开救援行动,但由于受地形限制和楼势险峻等影响,官兵们随身携带的简易救援设备使用不上,也无法使用专业的机械作业,官兵们只好舍弃装备,徒手使用钢钎、锄头、铲子展开营救。
中队长杨建平带领20名官兵用锄挖、用手刨,“一米、两米、三米……”一堆堆砖石被挖了出来,一个个石块被搬运了出来,官兵们全然不顾磨掉了皮的双手,更顾不了余震不断楼房随时坍塌的危险,不停地往废墟里挖掘。
指导员李涛和中士班长李建平顺着开挖的缝隙钻进了废墟里,边挖掘边呼喊:“老乡,我们是武警,我们来救你来了!马上就可以出来了!”
“救命!我们在这,我们被水泥块砸到脚了……”被埋压群众声音颤抖地呼救。
“老乡不怕,我们马上掀开水泥块就可以救你了!”李涛安抚道。
听到被埋压群众安然无恙的好消息,官兵们悬在嗓子眼的心放了下来,李涛一边不停地与被埋压群众说话,一边不停地加快速度,小心翼翼地展开挖掘营救工作。
15分钟过去,李建平看到了被埋压群众的脚。然而,被压埋在废墟里的群众却被层层泥砖压住了下身,为了不让埋压群众再次受到次生伤害,杨建平、李涛用铁钎将压在群众身上的砖块一点点敲落。
为鼓励被埋压群众,为救援赢得宝贵时间,杨建平、李涛与被埋压群众不停地交谈:“快了,不要怕,你放松些,一会就好了……”一句句鼓励的话语,让受困群众紧张的心得到充分的宽慰。
5分钟后,经过武警官兵小心翼翼地挖掘,被埋压群众的双脚随即露了出来。
“快,拿消毒纱布过来,给老乡包扎腿!”李涛对着在外边等待紧急施救的中队卫生员杨盛清喊道。纱布快速地传到了李涛手上,不一会儿,一名受困群众从废墟里被官兵托举了出来……
“里面好像还有人!”杨建平大声呼喊。他一边喊,一边又加快速度继续顺着摇摇欲坠的房子往前扒挖废墟。
队长挖累了,又换一名战士沈朝安继续挖掘。
就这样,官兵们一个一个马不停蹄地进行着接力,不停地挖掘废墟。
10分钟,20分钟……被埋群众一个一个被营救了出来。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在废墟里被武警官兵延续着。
不抛弃,不放弃。官兵坚持着,努力着,挖掘着,营救着。经过两个多小时艰苦努力,3名被埋压群众和小孩被安全营救出来。
被抢救出来的受困群众和小孩被救护车送走,官兵们脸上淌着汗水,双手血肉模糊,他们转身又冲往废墟……(本报通讯员 金 涛 李善明 本报记者 任维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