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孟祥民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老孟为我们树起标杆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13版)

        山东省淄博市环保局淄川分局办公室主任  张萍:

        孟祥民去世快一年了,我却时常觉得他好像还在我们身边。忘不了他不顾漫天粉尘忘我工作的身影;忘不了他顶风冒雨蹲守现场的模样;更忘不了,在治理后风景如画的孝妇河畔,他脸上闪过的那一抹欣慰的笑容……

        和老孟共事的这些年,我和同事们亲眼目睹了他许多感人的事迹,尤其是他身患癌症,仍然坚守岗位的那段日子。他为我们树起了做人做事的标杆。

        孟祥民是军人出身。对工作,他不怕急难险重,总是抢着去干;对同事,他既体贴又关心,一直像亲人一样。在局里,同事们无论年纪大小,都亲切地喊他“老孟”。

        有一次,老孟和同事们来到一家水泥厂,先去查看环保设施,突然听到有人在喊:“老孟,当心哪!”同事们转头一看,老孟已经背着仪器,往一根60多米高的烟囱上爬了,他要去查看烟尘的排放情况。老孟也是40多岁的人了,身体又不好,每次来企业检查,他都是第一个抢着爬烟囱。大家都很替他担心,劝他让年轻人爬吧,可他总是故作轻松地说:“嗨,咱当过兵的人,爬个烟囱算啥。你们呐就别冒这个险了。”一句话说得大家心里热乎乎的。

        老孟总是这样,把危险、困难留给自己,却把好处让给别人。前些年单位分房,老孟按政策要了一套,本来打算从老房子里搬出来,给很少照顾得上的妻子女儿一点补偿。可是不久,局里又来了一名转业干部老宋,因为在城里没有房子,每天只能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跑30多里地,从镇上赶来上班。老孟知道了以后,心里不是个滋味,就努力地说服了家人,把房子让给了老宋。如今,一说起这事,老宋仍然是满怀感激。

        老孟刚从部队转业到环保局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为了尽快掌握业务知识,他除了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外,每逢见到市局、兄弟局的熟人,老孟也不问人家家长里短,光顾着问业务问题,把人家问烦了,他也不在乎,因此得了个外号叫“老来问”。局里边有个资料室,同事们去借资料,管理员大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让老孟借去了”,同事们就开玩笑地喊他“老来借”。正是靠着这种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老孟很快就从一个环保工作的“门外汉”,变成了内行。

        老孟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还常常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为企业的污染治理出主意、想办法。一家生产耐火材料的民营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投资建设的方窑运行不到半年,就上了限期治理的名单,上千万元的投资眼看就要打水漂了。就在企业一筹莫展的时候,老孟却主动找上门来,连续几天查阅资料,反复地研究,最终帮助企业上马了全区第一家天然气隧道窑。企业不仅达到了排放标准,还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区同行业的佼佼者。企业老板由衷地赞叹说:“孟祥民真是不简单,能顶个工程师啊!”

        因为干环保,老孟对自己的家人,要求严,照顾的少。有时候也难免会受到家人和亲戚朋友的误解。老孟的妻子下岗前,在一家印染公司干财务,公司曾因污染问题找她,想让老孟关照一下,老孟说:“这个口子咱不能开!”为这事,妻子也没少数落他。老孟的亲弟弟没有工作,生活很不稳定,几次让哥哥帮忙找工作,可老孟却从没有向管辖的企业开过口,一直到他去世,弟弟还在四处打零工。老孟有个战友,曾经找他帮忙联系几家企业,送点化工原料。这对老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可他坚决不肯干,他说:“我要是帮了你的忙,就欠了企业的人情,以后正常的工作也很难开展了。”

        2011年春节过后,身体再也支撑不住的老孟,不得不告别了心爱的工作岗位。他已经下不了床了。老孟住院期间,我和同事们几次去医院探望他。每去看他一次,我的心里就增加一分沉重。记得孟祥民临终前一周,我陪领导去看望他,当看到全身枯黄、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的老孟时,我真的不敢相信,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硬朗结实、风里来雨里去的老大哥吗?同来的几个人眼圈儿也都红了。老孟强打着精神,说话也越来越困难,却还在断断续续地询问着局里的工作。我心头一酸,强忍着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2011年7月中旬,孟祥民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了,他也意识到自己快不行了,我们赶紧把他的父母从曲阜农村老家接过来。当看到病床上儿子枯瘦如柴的样子,老母亲心痛地喊了一声:“儿啊!”就晕倒在地。那一夜,满头白发的老父亲,盯着儿子,看了整整一宿……弥留之际,孟祥民很想再多看父母几眼,却又不忍心让年迈的爹娘,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离开人世。他一遍遍地催促着:“走吧,走吧……”,老父亲贴着他的脸说:“走啦,走啦。”可父子俩的手却一直紧紧地拽着,谁也不愿松开……

        孟祥民走了,带着“还想活着,还想工作”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用心、用力、用生命,为环保事业树起了新的标杆。我们将沿着他的足迹,继承他未竟的事业,永远守护这片神圣的碧水蓝天!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