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仪祉精神:中华水利文明之瑰宝

    作者:王 锋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6日 11版)

        陕西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治水文明的主要策源地。秦代郑国渠与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著名水利工程,其后历代在水利方面各有建树。民国时期,一代水利大师李仪祉先生以治水为志,效大禹之业,治黄导淮,凿泾引渭,兴修“关中八惠”,为祖国水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近现代水利先驱、著名的水利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和“亚洲近代水利科技先驱”。

        仪祉先生1882年出生于渭北旱塬的蒲城县马湖乡,从小目睹乡亲缺水贫瘠之苦,萌生出兴修水利、救民苦难的思想。早年受父辈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其后两渡重洋,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先是攻读铁路,期间回乡探亲,正值陕西大旱,国内水利之落后,深深刺痛了先生,遂毅然决然改习水利专业,立志水利救国救民。

        1915年,仪祉先生学成回国后,历任陕西水利局局长、西北大学校长、陕西建设厅厅长、华北水利委员会主席、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第一任委员长等职,足迹踏遍祖国南北,不遗余力治理江河湖海,功德泽惠17个省区,为祖国水利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特别是1928年—1930年陕西三年大旱惨绝人寰(俗称民国18年年馑),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民不聊生。先生在时局不稳、经费无着的境况下,主持引泾工程,亲自踏勘选线,四处游说筹募资金,在时任陕西省政府主席杨虎城和于右任等爱国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历尽艰辛于1932年建成泾惠渠,成为我国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兴建的大型灌溉工程,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水利建设之先河。其后相继规划修建了洛、渭、梅、黑、涝、沣、泔等“关中八惠”,以及陕南的汉惠渠、褒惠渠、湑惠渠和陕北的织女渠、定惠渠,共新增灌地336万亩,破解了陕西粮荒问题,把千百万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解救出来。

        先生为水利事业奔波辛劳,呕心沥血,置个人生命安危于不顾,积劳成疾,于1938年3月8日英年病逝,按照遗愿安葬在泾阳县社树村泾惠渠畔。国家失栋梁、陕西殒人杰,天地为之举哀,民众自发挥泪送葬,国民政府特令褒扬,其功德圣绩如巍峨高山矗立在人们心中。

        先生虽然离开我们已经70余载,但他的先进治水理念和诸多主张至今仍在闪光并被应用,由兹凝结形成的仪祉精神,是秦地秦人精神之要义,是中华水利文明之瑰宝。

        为传承先进水利文化,缅怀治水先贤,弘扬仪祉精神,顺应群众呼声,经陕西省委、省政府同意,由陕西省水利厅主持修葺仪祉墓园,新修李仪祉纪念馆,陕西省泾惠渠管理局负责承建。此举得到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和鼎力支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亲笔题写馆名,国家水利部和中国水利学会、清华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专家学者高度赞誉,国内外水利同仁热切关注。纪念馆集中展示以郑国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发展史,展现以“关中八惠”为代表的近现代水利发展历程,彰显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水利取得的巨大成就,憧憬未来水利发展蓝图,普及水利科技知识,是陕西水利发展史的“档案馆”和水利科普教育基地。

        兴陕之要其枢在水。新中国成立后,历届陕西省委、省政府坚持“兴秦先兴水”,引领勤劳勇敢的陕西人民,为破解水的问题付出了艰辛努力,先后建成了宝鸡峡、冯家山、石头河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对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局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但由于陕西省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洪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省份,水少、水多、水脏、水浑四大水问题并存,水的问题仍是制约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瓶颈。“十二五”开局之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摆在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陕西省委、省政府高起点谋划、大手笔推进水利建设,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提出“盛世修水利,水利兴盛世”的兴陕方略,省长赵正永要求举全省之力在水利建设方面干成几件大事和实事,两位主要领导对近年水利工作千嘱咐万叮咛。

        当前,渭河陕西段整治正如火如荼地在全线展开,陕西省最大规模水利工程——引汉济渭调水开始建设,引红济石调水工程正在加紧贯通,全省人民翘首企盼半个多世纪的泾河东庄水库前期工作通过国家层面技术审查取得重大进展,陕南秦巴山区人民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启动,陕北黄河引水和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咸阳亭口水库等一批重大水源工程陆续开工,一个高点定位、纵横南北、贯穿东西、覆盖全省、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水利格局基本形成。与此同时,安康东坝防洪、渭河南山支流整治、农村饮水安全、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田水利建设、水保生态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实施,全省上下兴起了规模宏大、史无前例的新一轮水利建设高潮。

        敬仰先祖功德尽忠职守,期盼江河安澜惠泽万民。人民的福祉是我们的最大目标,群众的期盼是我们的行动纲领。全省广大水利工作者要秉承仪祉先生治水精神,发扬优良治水传统,牢牢把握水利发展历史机遇,以仪祉精神为动力,以事业发展为己任,以兴水富民为目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水利建设管理、造福人民群众的重任,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克难攻坚,勇往直前,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陕西省水利厅厅长)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