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9月05日 星期三

    喜与忧

    《 光明日报 》( 2012年09月05日   05 版)

        中国残奥泳军在伦敦时间3日晚进行的游泳赛事中迎来“井喷”:9个参赛项目获得5枚金牌2枚铜牌,创造了4项新的残奥会与世界纪录。

        至此,中国残奥代表团游泳项目金牌数已达13枚,平了北京残奥会的成绩。然而,本届残奥会游泳项目的赛程才刚刚过半。对于“井喷”般的成绩,中国残奥代表团游泳队教练张鸿鹄解释得较为全面:“虽然中国人参加残奥会的历史并不长,但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教练班子。我们的残疾人运动员尽管是从业余开始启步,但在教练的指导下能逐步、较快地走向强大。同时,我们也有覆盖面很广的科学选拔机制,到全国各地去挑选,发现那些适合这项运动、同时水感较好、又勤奋刻苦的(残疾人)游泳人才。”

        事实上,从更广的层面讲,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对于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既包括技术和设备设施的建设,也包括教练员、运动员的培养,更重要的是,直接用于保障残疾人运动员训练的投入增大,保证了残疾人体育训练的科学性、连贯性、持续性。” 张鸿鹄这样表达心中的喜悦,“其实,我希望大家不仅仅是关心运动员的成绩提高了,更要关心参加游泳运动对于我们运动员身体康复和心理恢复的帮助。比如我们很多后天残疾的孩子,通过运动和比赛,内心越来越自信,变得更加阳光、乐观。他们为千千万万的残疾孩子树立了榜样,也吸引社会上更多的人来关注残疾人群体。”

        在游泳项目为中国残奥代表团带来欣喜的时候,中国残疾人举重队却迎来了高兴的困难——选材难。中国举重队主教练李伟朴说:“因为小儿麻痹的绝迹造成的选材难,这是我们高兴看到的。”

        残疾人举重比赛规定,参赛运动员的范围是下肢残疾或侏儒,而下肢残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小儿麻痹致残,二是因其他疾病或意外致残。

        中国残疾人举重队现役队员中,大多数运动员都是因小儿麻痹致残的。据教练介绍,单纯从竞技比赛成绩看,小儿麻痹因身长比例等原因,成绩要比截肢运动员和侏儒运动员好。

        李伟朴表示,2008年北京残奥会结束后,我下到各省市挑选运动员,年轻运动员中,小儿麻痹的一个也没有。

        遇到这种情况,李伟朴的第一感觉是欣慰:小儿麻痹这类残疾绝迹了,是我们最高兴看到的。因为残疾人体育的初衷就是帮助他们康复,没有这类残疾就更好了。

        伦敦残奥会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中已有很多截肢运动员,这也是我国残疾人举重今后的选材方向。李伟朴说,中国残疾人举重队已经开始挑选因自然灾害、交通意外致残的运动员,让残疾人体育的功能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本报记者 王 东 侯珂珂)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