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城市升级:广州发力新型城市化建设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10版)

        2012年春天,广州吹响了新的号角:坚决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破解“城市病”,探路新型城市化

     

        广州市是省内第一个旗帜鲜明地提出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城市。去年底,在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将未来5年广州的发展路径归纳为:一条经济低碳、城市智慧、社会文明、生态优美、城乡一体、生活幸福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

     

        尽管2011年广州的GDP已经相当于香港的78.1%,但是,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的膨胀,成长的烦恼摆在了面前。万庆良认为,要解决这“成长的烦恼”,广州必须走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从拼汗水、拼土地、拼规模,转向拼知识、拼创新、拼人才,从传统的路径,走向创新的发展模式。

     

        从今年2月起至6月底,广州党政领导班子兵分16路,深入国内外十余城市考察调研,为广州走新型城市化发展“探路”。

     

        探索新型城市化,广州各区县正“八仙过海”:对于越秀区这样的市中心老城区来说,新型城市化更多的是城市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升级”;海珠区走新型城市化的主要探索之一就是保护建设好万亩果园;番禺区则把广州的南部商圈建起来,改变广州人的钟摆生活;花都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最突出的任务就是要加快推进城市副中心和“美丽乡村”的建设……

     

        建“智库”,谋划新型城市化建设

     

        广州如何迈步新型城市化发展?6月17日,被视作广州今后科学发展重要“智库”和“外脑”的广州市新型城市化发展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京沪穗地区共34位专家学者首批获聘任为委员。

     

        “广州市提出新型城市化的方向和道路,有魄力有远见”,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说,走新型城市化这条路也非常艰难,其难度可比30多年前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需要“杀开一条血路”。

     

        “公共服务网络布建需提前考虑。”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说,当城市发展从中心区铺陈至副中心,需要提前考虑的是公共服务网络的建设,并且对未来新型城市化要消耗多少空间、资源、能源、时间等都要做好规划和调研。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说,新型城市化必须突出“人”,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核心。相比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市主城区面积较小,应坚持组团式、生态化的城市发展路子,解决“城市病”。汪一洋非常赞同广州建设具有岭南风貌的“水城、花城、绿城、宜居城”。

     

        新型城市化要保持自身特色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何镜堂坦言,作为一个广州人,对广州迈步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路上“充满感情”。广州走新型城市化之路,要有广州特色,保持岭南文化和山水之城的特色。广州应该建设一批标志岭南文化和山水特色的新街区、新建筑和新环境,突出建筑中的地域、文化和时代结合,做出清新明快而淡雅的岭南建筑新形象。

     

        “过去的旧城市化轻自身特色建设。”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许学强批评说。武汉大学教授赵林说:“广州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一定不能千篇一律,要考虑粤文化的传统特点。”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强调说:“新型城市化不是抛开原来基础另起炉灶,而是赋予广州城市化新的理念和灵魂,把广州城市化推向新阶段、新台阶、新境界,更有能力引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成长,更有实力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牛凤瑞说,广州作为一个巨型城市,提出花城、绿城、水城这样的建设理念和目标是需要气魄的。广州用新型城市化解决“成长的烦恼”,城市外延扩张的同时,要把广州的岭南特色文化保留下来。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