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陕西水智慧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8月30日 01版)
    压题照片:渭河将成为贯通关中东西最大的生态公园、最美的景观长廊、最长的滨河大道。资料照片

        治水是一门学问,治水是一种智慧。

     

        对陕西省而言,科学的治水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有这样一些数据,可以充分说明陕西有多缺水。

     

        ——全省年缺水量在25亿立方米左右,50多座县以上城市、650个乡镇生活面临缺水危机,1300万人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

     

        ——全省江河防洪堤6200多公里,境内有水库1050座,除3个水库以防洪和发电为主外,其他水库均以灌溉为主。

     

        如此种种,缺口之大,可见一斑。

     

        2011年以来,中国水利建设步入快车道。面对机遇,陕西省委、省政府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治水理念,以解决百姓最关心的“水问题”为突破口,立足汉江、渭河两大水系,统筹陕南、关中、陕北三大区域,布局并建设了一大批重大水利项目,吹响了迈向水利现代化的号角。

     

        办好渭河事,护好汉江水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

     

        渭河,陕西的母亲河,曾经孕育了伟大的关中文明。今天,这里仍聚集着陕西64%的人口、65%的生产总值。但是,如今的渭河早已没有了李白感叹的“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人类长期对渭河的依赖和掠夺式利用,使渭河早已不堪重负,上游干了,中游臭了,下游淤满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渭河陕西流域因洪累计受灾面积1800万亩次,累计受灾人口3000万人次,死亡人口978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50亿元。

     

        渭河早一日整治,百姓早一日受益。

     

        2010年,陕西省省委书记赵乐际代表省委发出了“一定要把渭河的事情办好”的动员令。2011年初,陕西出台了《陕西省渭河全线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投资607亿元打造一个安澜渭河、绿色渭河、人文渭河。2011年2月17日,渭河综合整治全面开工。

     

        渭河之“殇”绝不是花点钱、出点力就可以解决的。实现渭河两岸的人水和谐,需要一套科学的、合乎自然规律的治河理念。

     

        理念一:由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转变。

     

        理念二:由防洪减灾向综合利用转变。

     

        理念三:由少水、惧水向亲水、居水转变。

     

        目前,渭河综合整治已完成总投资76.4亿元,堤防在建77处、453公里,绿化95公里……工程进度之快,超过预期安排。

     

        今年2月6日,陕西又拉开了综合整治汉江的帷幕。

     

        借助渭河整治的经验和理念,汉江整治正在全面推进。根据规划,陕西计划用5年时间,静态总投资188亿元,实现“安澜汉江、生态汉江、人文汉江、魅力汉江”。

     

        群众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治水

     

        “03·8”是陕西渭南2003年渭河洪灾的代号。这个代号的背后是29万多人口被迫离弃家园,是23亿元的经济损失。

     

        强化防御体系建设,是陕西防汛工作的一项重点。

     

        渭河综合整治工程、汉江综合整治工程、安康东坝防洪保安工程……近年来,陕西不断加强应对洪汛的“硬件”建设,对一些群众长期期盼解决的防汛“死角”问题,直面迎战。

     

        与此同时,陕西也下定决心,要改变陕南秦巴山区逢汛必灾的现状,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最大的移民搬迁工程。

     

        在陕南,62%以上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和中高发地区。为了从根本上消除陕南地区重大自然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隐患,2011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决定用10年时间,对陕南地区60万户、240万人实施移民搬迁安置。

     

        一边建,一边迁。同时,陕西防汛工作不断强化预警,提出了“群众生命至上”的防汛原则,全力主动“防”、主动“抢”,坚持科学调度水库,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防汛奇迹。

     

        2011年9月底,3场秋淋不间断地袭击了三秦大地,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最大,渭河流域居历史同期第一,接近常年的4倍。渭河临潼站甚至出现有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洪峰。

     

        面对汛情,陕西省防总对渭河流域石头河等7座水库26次发出调度令,指令预泄腾库迎洪,滞洪错峰削峰,有效减轻了渭河干流防洪压力。同时,严密监视渭河流域汛情变化,沿渭河各级投入6.5万人巡堤查险,严防死守,保证了渭河大堤安全,避免了“03·8”灾害重演。

     

        陕西构建现代水利体系

     

        有专家形象地说,解决陕西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最好办法,就是在陕南和关中、陕北之间拉通一个水管,以南补北;在各地建设足够的蓄水池,夏秋蓄水,冬春用水,以汛补旱。

     

        根据陕西“十二五”水利建设规划,陕西将全力实施“双十双网”工程,增强水资源供给能力。

     

        从2010年起,陕西大规模进行水利建设。

     

        ——2011年2月17日,渭河陕西段综合整治工程全线开工,“渭河时代”即将来临。

     

        ——2011年11月28日,渭北能源开发的支撑工程——咸阳亭口水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

     

        十大水源工程建成后,将为陕西新增近30亿立方米供水量,初步计算约可支撑800万人和近8000亿元GDP使用。基本可满足全省未来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对水资源的需求。

     

        不久前,在陕西省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陕西省水利厅厅长王锋通报:陕西省现代水利构架基本形成。陕西水利将加快构筑“五大体系”、建设“十大工程”为支撑的水利现代化体系,支撑陕西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水利大格局。

     

        在水利投资方面,除整合资源扩大财政投资以外,陕西成立了省水务集团,为金融资金弥补水利建设资金缺口搭建了平台,同时在金融贷款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在建设节水型社会方面,陕西提出了“量水而行,以水定产”的建设布局方式。根据陕西省提出的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农业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0%,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30%以上。

     

        按照陕西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到2020年,陕西将进入全国发达省份行列,整体进入现代化阶段。这一蓝图,也为陕西水利现代化确定了时间表。

     

        (本报记者 凌 翔 杨永林)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