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8月14日电 记者李可今天从中央外宣办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选举工作从2011年10月开始,到今年7月已经顺利完成。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70名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
中组部副部长王京清介绍,选举产生的十八大代表,总体上符合中共中央规定的代表应具备的条件,是中国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在生产和工作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较强的议事能力。代表结构与分布比较合理,实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各项比例要求,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王京清指出,当选代表的构成主要有以下特点:
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当选代表中,党员领导干部1578名,占69.5%,比十七大时降低了2.1个百分点;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692名,占30.5%,比十七大时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省(区、市)当选代表中,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所占比例平均为34.4%。
工人党员代表比例较大幅度提高。当选代表中,工人党员由十七大时的51名增加到169名(包括农民工党员26名),占7.4%。
女党员代表、少数民族党员代表数量增加。当选代表中,女党员521名,比十七大时增加了76名,占23%。少数民族党员代表249名,比十七大时增加了7名,占11%;43个少数民族有代表,比十七大时增加了1个民族。
代表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较高。当选代表平均年龄为52岁。其中,55岁以下的1471名,占代表总数的64.8%;45岁以下的399名,占17.6%;大专以上学历的2122名,占93.5%。年轻党员代表数量增加,35岁以下的114名,占5%。
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成为十八大代表的主体。当选代表中,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党的3名,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4名,解放战争时期入党的5名,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2258名,其中1976年11月以后入党的1640名,占72.2%,改革开放以来入党的党员成为十八大代表的主体。
王京清介绍,当选的十八大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涵盖了经济、科技、国防、政法等各个领域。他们中,既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既有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人,又有基层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按惯例,中共中央还确定一部分已经退出领导岗位的老党员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大会。
王京清说,十八大代表选举工作认真落实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求,把发扬党内民主贯穿代表选举工作全过程。各选举单位坚持以德为先、重在党性,把最优秀的党员推荐为代表人选。以省(区、市)为例,当选的生产和工作第一线代表中,获得过全国和省部级表彰的达到97.8%,这一比例比十七大时提高了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