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7月23日电(记者胡晓军)“邢台东庞煤矿工人王腊旭23年如一日赡养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演绎出的不仅是一场超越血亲父子情缘的传奇故事,更展示出了一个普通人身上所具有的仁爱与情义。”读了本报今天头版头条刊发的王腊旭事迹,南昌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郑智斌深为感动。他说:“仁者爱人,这种承续千载的价值观,事实上深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里。正如文章中写到的,王腊旭身上涌现出的利他精神,是这个社会和谐的基石。”
“这两年光明日报有很多浓墨重彩的重头稿件,例如对河北农大果树93(01)班默默关心资助病逝同学父母长达15年的报道,例如对我所在的南昌大学已故教授石秋杰的报道,以及这次对煤矿工人王腊旭的报道等。”郑智斌说,作为一个在高校工作的知识分子,他十分关注光明日报。“这些报道的对象都是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让我们感到了更多的温暖;这些报道中的人和事,诠释的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我为他们的事迹叫好,我也为这些报道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