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发生在上海闵行区的一件小事引起了媒体的普遍关注:当地财政拨付640万元用于全区60所小学11591名三年级以下小学生免费学会游泳。目前,首批5所小学的1928名小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游泳技能。
这一看似容易的买单举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为了让每个家长对孩子安全放心,闵行区政府相继启动了政府立项、购买服务等多个环节,如此朴实的目的,如此良苦的用心,最终成为留在广大家长心中一份抹不去的政绩。它折射出的不仅是公共财政使用上的制度创新,更是近年来我国财政惠民项目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契合老百姓真实诉求,民生财政“精耕细作”、渐入佳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出坚持民生优先,大幅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投入。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安排增长近两成,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有选择地给予支持和倾斜。
当前各项政策工具都在全力以赴实现“稳增长”的宏观调控目标,但是必须看到,与本身实施效果存在滞后性的货币政策相比,财政工具往往更加直接而有效。一方面,我国银行信贷始终在超GDP增速增长,特别是2008年以后,银行贷款每年都以近8万亿元甚至更大规模的速度递增。经济增长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特别是受经济放缓影响,企业亏损面扩大,不良贷款反弹的情况下,容易导致金融风险集聚,对金融稳定造成影响。另一方面,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仍有操作空间。2012年计划安排的预算赤字规模为8000亿元,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2700亿元后,今年实际安排的赤字规模达到10700亿元,与上年的5190亿元公共财政赤字相比,扩大了一倍多。今年财政收入增幅虽有放缓,不过一旦经济企稳回升,仍有望恢复去年增长态势。当前诸多领域迫切需要加大财税投入力度,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民生财政不仅重在“投入”,还要配合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主题。日前国务院确定促进节能家电等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与以往“家电下乡”普惠作用不同,此次重启家电补贴无关一般类型家电——安排财政补贴265亿元,启动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安排22亿元支持推广节能灯和LED灯;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16亿元支持推广高效电机——每一分钱都旨在通过政策刺激引导绿色消费,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加快落后产品淘汰。上一轮家电以旧换新、家电下乡等扩大消费的措施效果显著,当前也有必要重新考虑出台新一轮的消费激励措施。
扩大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经济“破八”之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稳增长就是稳就业,稳就业就是稳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是稳定扩大就业的主力军。要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与民营企业家举行的几次座谈会上,企业界反复表达出一个清晰的呼声:希望将“结构性减税”落到实处,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统计显示,有45%的中小企业认为当前税负过重。相比“多花钱”的财政性支出,“少收钱”的减税更显得珍贵和有力,既可以给企业松绑,创造利润空间,刺激投资与生产,也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越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越要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在力保资金按时到位的同时,要优先保障保障性住房、就业社保、医疗卫生服务等重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多做为弱势群体“雪中送炭”的事,确保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问题。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政府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财政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但是,汲取过去“4万亿”刺激政策“双刃剑”效应的经验教训,当前稳增长不会轻易出台过猛的刺激政策。不过,在民生财政上的“投资”显然不必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新闻观察员 温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