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濒危语言,消失的文化多样性

    信明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24日   12 版)
    语言学家在对濒危语言使用者进行录音。资料图片
    满族小学生正在学习使用满文。

    资料图片

        谷歌日前推出了“濒危语言”项目,旨在拯救3000多种正逐渐消失的语言。该项目负责人称:“语言的消亡意味着珍贵的科学和文化信息的流失,与物种的灭绝毫无二致。保护濒临消亡的语言是保护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一步。”

        50%到90%的语言百年内或将消亡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全球濒危语言分布图》上,印度共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图上列出了2474种语言的名称、濒危程度和使用地区,其中有230种语言自1950年起已经消失。

     

        语言,其实也会慢慢消失。

     

        在母语遗失方面,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在澳大利亚人的语言遗产中,有95%已消失殆尽——在殖民运动之前,澳大利亚大概有250种语言,加上方言,共有700多种,如今却只剩下不到50种。那些经过年深日久累积下来的民族文化载体——故事、传说、歌谣、诗歌、谜语等,因语言消失而受到严重摧毁。

     

        在美国,已有150多种印第安人的土著语不复存在,仅存的一些土著语言也面临灭绝的危险——尤奇语是一种“与世隔绝”的语言,和世界上任何语言都没有联系。这种语言的使用者在南北战争时期还有数万人,但现在只有5个使用者,而且年龄都在75岁以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显示:全世界现有的6000多种语言中,有96%的语言目前只被4%的人使用,而且只有不到20%的语言在学校和互联网上使用,世界上80%的网页是英语网页,数以千计的语言基本上进不了教育体系、新闻媒体、出版物和公共场所,尤其是没有文字的土著语言,消失危险更为突出。平均每两周就有一种语言消失——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世界上50%到90%的语言将会消亡——濒危语言消亡的速度比濒危动物消亡的速度还要快。

     

        事实上,早在20年前美国知名语言学家迈克尔·克劳斯教授就在美国语言学会的年会上发出过警告:“如果有一天,地球上90%的人类语种灭绝了,那么语言学就是历史上惟一一门看着自己消失的学科。”当时他预测,世界上的语言有一半将会在一个世纪内逐渐消失。如今他的预言正在被验证。

     

        保护人类文化的“生物多样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日前呼吁国际社会关注濒危语言,保护语言及文化多样性,促进社会平等和包容发展。她说:“各国的多语言使用有助于确保全民良好教育,促进包容和反对歧视。对语言的尊重是开展真正对话的前提。语言多样性是我们的共同遗产;它也是一种脆弱的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每年的2月21日定为“国际母语日”,旨在保护世界语言和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每年的这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都要通过国家机构和各种协会开展庆祝活动,并在世界各地广泛开展宣传保护濒危语言、发展多语言教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活动。

     

        有专家指出,保护濒危语言,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生物多样性”。

     

        美国政府目前正在采取积极措施,以录音和录像的方式将尤奇语保存起来,同时在儿童中间进行普及,期待这种语言走向复兴。在澳大利亚,土著语的保护工作也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收效却不那么明显。例如,今年69岁的查尔里·孟克达是目前唯一会说澳大利亚北部地区土著语——阿莫瑞达格语的人,为了保护阿莫瑞达格语,在一家基金会的资助下,孟克达招到两名学徒;但其中一人觉得这种没有文字形式的语言很难学,不到一个月就退学了。

     

        有关专家指出:各国对于母语的保护仍需加大力度,确立官方语言、编撰字典、编写多语教材、完善语言存档和传播制度等都是保护母语的有效途径。而巩固受威胁语言地位的要素是对母语持积极态度;在德国的萨尔州和莱茵兰-普法尔茨州,法国的洛林大区,还有卢森堡,人们不仅讲德语和法语,而且还说摩泽尔法兰克语和莱茵法兰克语这两种方言。

     

        2013年7月,国际语言学家常设委员会(CIPL)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第19届国际语言学大会”(CIL19),届时各国专家学者将研讨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的问题,寻求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中国在努力

     

        近年来,中国在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使用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设各学科专业、运用科学方法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通少数民族语言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等,通过保护少数民族语言使其所承载的文化得到尊重并得以流传。

     

        中国虽然不在全球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至少也有数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东北地区、陕晋黄河中游地区和西南边境地区列为中国濒危语言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孙宏开教授介绍,有几种少数民族语言已经处于完全失去交际功能的状态,如满语、畲语、赫哲语、塔塔尔语等;有20%的语言已经濒危,如怒语、仡佬语、普米语、基诺语等;40%的语言已经显露濒危迹象或正在走向濒危。

     

        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正在使用的120余种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人口在1万人以下的约占总数的一半;在1000人以下的有20余种,基本处于消亡的边缘。前年,台湾97岁的原住民潘金玉去世,巴则海语随之消亡。贵州的木佬语目前仅有一个90多岁的老人会说;云南的子君语也只有十几个老年人会说,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出的中国“极度濒危”语言之一。

     

        即使使用人口超过1000人的语言,也并不说明它们有较强的生命力。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指出:一些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全球化、工业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有关部门、机构以及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保护民族语言、抢救濒临消失的民族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