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1日,脱胎于“东北老航校”的解放军第八航空学校成立,人民空军从此有了培养航空装备保障人才的院校。如今,这所更迭为空军第一航空学院的名校,迎来60岁生日;而“老航校”血液,依然澎湃在清新校园里。
“问不倒”的感慨
一航院新开空勤班,教员元洪波任教。他夜以继日地研究新机原理、构造和疑难故障症候,一个月4次到部队参阅飞行数据。课堂上,元洪波被空勤学员誉为“问不倒”。而元洪波感慨道:是“老八校”人那种“问题不过夜、故障不上天”的劲头,给了我不断进取的动力。
建院60周年院庆文艺晚会上,取材于史实的小品《派克笔的故事》,真实再现建校之初师生废寝忘食的钻研精神。全院教职员工,为此心灵受到极大震撼。近些年,该院全面梳理院史,总结概括出“一切想着部队,一切服从大局,一切为了胜利”的“老八校”优良传统,并提炼出团结奋斗、和衷共济的全局观念,奉献为荣、苦干为乐的昂扬斗志,敢打硬拼、勇于创新的作风品质,尊重教员、依靠教员的理念做法,着眼岗位、贴近实战的育人特色。在传统养分滋润下,一批批学员成长起来,成为部队机务工作骨干。
张大海的变化
士官学员张大海刚入学时,曾向队干部直言不讳:“机务工作苦、脏、累,以后说什么也要改行。”经过在校两年教育,小张在毕业感言中写道:“机务兵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飞行员生命安全,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到部队后我一定安心本职,不给学院光辉历史抹黑。”一年后,喜讯传来,张大海在部队接连发现飞机重大故障隐患,两次荣立三等功。
张大海的变化,源自该院党委对学院传统的传承与发扬。1953年,为参加空军院校教学模具展览,当时的教员吃住在实验室,困了打个盹、醒来接着干。毛主席看了八航校的汇报演示后,高兴地对刘亚楼司令员说:“这样,空军就有希望了。”如今,全院干部教员瞄准职能任务拓展,发扬“老八校”艰苦创业精神,先后建成“歼十飞机维修训练中心”、“航空制导武器训练中心”和“飞机战伤抢修中心”,从根本上完善了国产三代机装备教学体系。
院政委的体悟
为了营造文化育人环境,该院按照“一座建筑体现一种风格、一条道路延伸一种精神、一个景点展示一种文化”的思路,精心制作教学区、外场、实验室、学员队等场所的标语牌、橱窗。他们对营区内主干道进行冠名并赋予机务工作内涵,建成彰显航空机务行业职业道德的风尚路,在图书馆门前竖起立志格言景观石。各学员队成立体育竞赛、文艺表演等150余个文化活动小组,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批批学员在这样的文化氛围熏陶中,树立建功军营的决心。部队称该院近万名毕业学员“信得过、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一航院政委刘国华说:“‘东北老航校’优良传统,已深深融入师生血脉。越是站在时代潮头,就越是要回顾历史原点,以优秀的基因传承打赢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