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摹刻印章17000多方 临摹名帖1390多件

    78岁退休工程师摹考并举传承国粹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23日 07版)

        本报郑州7月22日电(记者崔志坚)一张床、一张大长方桌,占去了十余平方米房间的一半,除了一个两米高的书柜,床下、门后,还有各式各样的小柜。就在这样的斗室里,16年来,退休工程师李成涛进行着传承国粹——中国书法的一项壮举:

        临摹了我国3000年间留下来的墨宝1390多件,总长度达3700多米,包括250多位名家,含真、草、隶、篆多种字体。摹刻了所临名作上帝王、书法家、收藏家的印章17826枚。

        李成涛1934年1月生于浙江鄞县,1964年哈工大机械制造系毕业,分配到河南开封机械厂,1995年作为高级工程师退休。李成涛的书法兴趣始于年少读书时,开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拓展了他的视野,单位里大量的书写机会,为他积累了较多书法的实践经验。

        退休后开始临摹,李成涛就立下了自己的规矩:“临书务求逼肖,乱真乃佳”、“神之于形,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李成涛首先厘清了形与神的关系;其次,所临之作一定要原大、跋文印鉴俱全。

        李成涛早上6点睡觉,下午2点起床,然后开始刻印章,晚上7点再开始临写名帖,在这样的勤奋中,他临摹出一幅幅形神兼备的作品。工科知识背景添了一臂之力,借助《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和有关对原作尺寸大小的记载,李成涛认真计算,按原字大小摹制。

        “摹书不是作伪,而是书写正确性的重复,既要忠于原作,又不能以错就错,永远贻误后人。”李成涛对碑帖存有的遗漏和谬误,进行了大量收集考证和补正。为了查清《祭侄文稿》序跋的顺序,必须核查雍正二年冬至是哪一天。为此,他专门请教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终于确认王顼龄的三跋系一日所题。

        补正比摹本难度更大。要查找不同时期的版本,相互参照,补出残字;无法参照版本时,便确定与书风一致的结体字,同时,在章法上还要符合原作法度。一幅《晋祠铭》帖所补220余字,李成涛用了两年才补齐。

        “我临摹写字并不是为了成名成家,只是希望能为后人做点有意义的事。”李成涛说。他的临摹作品先后在开封、郑州、杭州、绍兴、宁波等地展出,他已将成果编排成了《兰亭序》49件、《千字文》38件、《淳化阁帖》11件等十多个专题。

        已经78岁的李成涛有着这样的愿望,在开封新区建个中国书法艺术馆,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辉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