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

    “跑龙套”的表演艺术家

    ——追忆北京人艺表演艺术家黄宗洛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2日   07 版)
    2004年5月27日,黄宗洛在话剧《茶馆》500场纪念演出前讲话。新华社发

        这个夏天,几位表演艺术家相继“西行”,令人唏嘘和惋惜。

     

        继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张瑞芳之后,北京人艺的“松二爷”黄宗洛也离开了我们。

     

        他在舞台上从未演过主角,一生在“跑龙套”,有时甚至是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小角色,但这上百个小角色却都是活灵活现的,无论戏份多少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他被誉为“龙套大师”。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这是北京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北京人艺精神的体现。而这句话用在黄宗洛身上,则格外恰当和贴切。

     

        在“黄氏三杰”中,老幺黄宗洛可谓其貌不扬,没有其姐黄宗英的漂亮,也没有其兄黄宗江的潇洒,在舞台上也就演不了主角甚至是正面人物。有一次排演话剧时,因为临时找不到演员,导演就让黄宗洛扮演一个正面小人物,可演来演去就是演不像,只好让他演一个反面角色——特务。谁知他演出来的这个特务,并非舞台上常见的那种凶神恶煞般的反派,而是咬文嚼字,故作斯文,坏水藏在骨子里,演得让人拍案称绝。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专演土匪、喽啰等舞台上的反面角色,退休后又涉足影视剧扮演太监、看门大爷等小角色。

     

        黄宗洛曾说过:“我很羡慕那些天才,他们跟闹着玩似的就演起戏来,居然能很快就红得发紫。咱天生就是蠢才,兢兢业业,从来不敢怠慢。我的诀窍只是苦干、笨干,加傻干!”

     

        当时北京人艺在焦菊隐的带领下,剧组下去体验生活,要写创作日记。戏剧评论家田本相说,为演好《龙须沟》里一个卖酸梨的角色,黄宗洛在寒冬腊月跟着卖梨老人做了半个月的买卖。而到了演出时,这个角色猫在窝棚旮旯,一声不吭一动不动,背对台口,连灯光也打不到。

     

        1958年人艺排《茶馆》时,黄宗洛向导演焦菊隐写了申请书,最后得到了扮演茶客“松二爷”的角色。文艺理论家童道明说,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黄宗洛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他从研究旗人习俗入手,然后以“松二爷”身份步入生活。他身穿长袍马褂,腰带上挂了13件零碎:挖耳勺、烟荷包、鼻烟壶、玉佩、丝穗儿……他蓄须留指甲,成天练兰花指,还特意到鸟市弄来一双黄鸟,将鸟笼擦得锃亮,就这样全身披挂,在隆福寺、地安门一带泡茶馆。按照剧情要求去生活,去捕捉感觉。就这样,黄宗洛在《茶馆》中演的这个“松二爷”,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北京人艺演员队队长杨立新回忆说,自己是1975年到人艺的,还和黄老同台演出过:“我们一起演过话剧《万水千山》,黄老扮演一个国民党的小军官,他特别善于用小细节去丰富人物。”在杨立新看来,这位前辈虽然塑造的大多是小角色,不过却总能凭借对人物的精彩刻画得到观众的注意和认可。

     

        小角色成就表演大家

     

        “当着人,我喜欢以龙套演员自居,并非故作谦虚,而是实事求是。本人跑过的龙套,为数可能不下半百——这就是我,一个演员,对革命文艺事业作出的微不足道的贡献。到将来谁都会有的那一天来临之际,我会没有内疚地含笑离去,因为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已尽力而为。”这是北京人艺的院刊上,黄宗洛所写的《终身龙套》一文中的一段话。

     

        北京人艺剧作家蓝荫海介绍,黄宗洛虽然一直演不上主角,但他对任何角色都来者不拒。“再小的角色他都能吸引到观众的眼球,同时还不抢主角的戏。”据蓝荫海回忆,当年黄宗洛在《智取威虎山》里演一个小土匪,这个角色在戏里原本只有一句台词“我们在夹皮沟全军覆没了,只有我一个人回来了”,但黄宗洛却为此专门学习了东北方言,写出了几千字的分析文章。他把这个人物设定为“抽鸦片烟的人”,因而自己找来了烟枪当道具。他为角色加的几句台词也得到了焦菊隐导演的肯定,一直保留了下来。

     

        “黄宗洛的表演风格自然朴素、不着痕迹,轻松幽默之处更显舞台表演的智慧。尽管这些角色台词量小,但经过黄宗洛锲而不舍的艺术雕琢,使这些角色异彩纷呈,成为话剧舞台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人物形象。”北京人艺艺委会委员张帆说,凭借舞台上丰厚的积累,新时期黄老参演了不少影视作品,虽然还是演配角多,但同样演得十分出彩,如在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中,他演老太监出场念了几次圣旨,每一次随着圣旨内容和规定情境的不同,其声音都略加变化。当《寇老西儿》拍完时,一直用假嗓变音说话的黄宗洛差一点找不到原先的调门儿了……

     

        哪怕只有几句台词的小角色,到了“龙套大师”的手中,也被挖掘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是这些琳琅满目的小角色,使得黄宗洛获得了话剧和影视等诸多奖项,如1987年获得人艺元老杯;1997年因从事话剧事业50周年,获中国剧协颁发的金牌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终身贡献奖;出演电视剧《擎天柱》里的农民企业家获第十三届飞天奖最优秀男配角奖;他在电影《找乐》中饰演主角韩大爷,获希腊帖撒罗尼迦国际电影节表演金奖和法国南特三大洲电影节金奖;2007年获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协会终身成就奖。

     

        “我叫黄宗洛,也是‘黄总乐’。”黄宗洛常常这样介绍自己。

     

        “他是一个低调、简朴、快乐的人。”黄宗洛之子黄海波这样评价自己的父亲。

     

        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对剧院又失去一位表演艺术家表示痛惜。他说,黄宗洛在人艺的舞台上一直扮演小角色。但他的小角色,个个出彩,成为业界的美谈。他希望年轻演员们继承前辈的这种对艺术的执著精神,演好每一个角色。(本报记者 苏丽萍)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