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7月02日 星期一

    小小中医方,解决大问题

    《 光明日报 》( 2012年07月02日   06 版)
    患者在南京市中医医院的病床上接受艾灸治疗。本报记者 田雅婷摄

        “先清洗伤口,再从几个穴位处放血,之后用自家种植的草药外敷……”江苏省高邮市三垛镇的村医俞本发用中医药治疗蛇咬伤远近闻名,行医40余年来,已经挽救了两千多位被蛇咬伤患者的性命。不仅如此,在他手中,或一根银针,或几个火罐,或三五味中药,甚至使用葱白、红糖等常见食物,一些常见病就能治愈。周边乡镇的许多居民,也纷纷慕名而来。俞本发告诉记者,像他一样,用传统中医药的小方法为当地百姓消除病痛的医生非常多,自己不过是其中的普通一员。

     

        “越在基层,越受老百姓欢迎”

     

        岐黄之术,意在救民。日前,记者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员到江苏调研时发现,随着中医药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老百姓从中得到很多“实惠”。

     

        “主动选择到中医医院就诊的患者在逐年增多。”江苏省卫生厅副厅长陈亦江自豪地说,2011年江苏省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年门急诊量超过3000万人次,年入院病人占全省医院年入院病人数的14.4%,病床使用率高达96.36%,比综合医院高出3.18%。

     

        抓药、分药、核对药方……在江苏省中医院的药房里,几十名药剂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这里的药剂师平均每天要抓600副至700副药。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薛明新介绍说,目前该院日均门诊中药饮片使用量达8吨。

     

        这种忙碌不仅出现在大型中医院里,在县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中医药特色优势都日益凸显。

     

        今年72岁的张广海,不久前由于骨质增生腰疼、腿疼,几乎不能下地走路。老人上了年纪,又很少去医院,对“开刀”充满恐惧,几万元的手术加住院费用,也让他望而生畏。后来,他来到高邮市郭集镇卫生院,找到中医主治医师顾同章进行针灸治疗。扎了10多天针灸,张广海已经能下地走路了,“每天来卫生院扎一次针灸,每次15元,因为加入了新农合,还可以报销一部分费用。”张广海高兴地说:“只花了几百元,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

     

        在高邮市菱塘回族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同样红红火火。药师杨志凤说,来卫生院看病的患者,大多是奔着中医药来的。平常的日子,一般每天要抓20多个方子,逢赶集的日子就更忙了,一天要抓30多副方子。

     

        高邮市卫生局局长赵国祥说:“中医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因此越是在基层,就越受老百姓欢迎,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

     

        人才引进来,还能留得住

     

        为了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中医药服务,江苏省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省医改工作方案和医改考核指标,还特别要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要设立中医科(中医诊室),并配备一定比例的中医药专业人员。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100%有中医药服务。

     

        然而,随着政策的倾斜和投入的增加,房子有了,设备有了,“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了留不住”这个老问题又浮现出来。怎么办?高邮市创建“15分钟中医药服务圈”的成功经验或许值得其他地区参考、借鉴。

     

        据悉,高邮市财政安排了中医专项经费,用于扶植中医药事业发展。目前高邮19家乡镇卫生院和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有中医科,201个卫生室(站)均能运用5种以上中医药方法诊疗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在乡镇卫生院里,共有140名中医药专业人员,平均每个卫生院(站)都有4至5名中医药从业人员,而且全部取得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职称。

     

        此外,为保证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建设,所有乡镇卫生院的中医科都采用统一风格建设。每个卫生院统一将中医诊室、针灸治疗室、推拿康复室、熏蒸室和中药房、煎药室等中医功能科室集中设置,连成一体,形成相对独立的综合“中医诊疗区”。为便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运用,高邮市卫生局还统一为村卫生室配备了中医诊疗箱,内有银针、艾条、火罐、刮痧板等常用中医诊疗用具。

     

        “成绩的取得,源于多渠道培养人才。”赵国祥表示,针对农村医务人才缺乏的现状,他们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上学、家属调动等实际困难,另一方面注重对本土人才的培养。高邮市卫生局先后举办了面向乡镇医疗机构的中医大专自考班、中西医结合委托培训班、中医“四大经典”培训班以及中医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班,培养了大批“扎得下根,留得下来”的人才。除此之外,高邮市还倡导西医学中医,举办了三期全市范围的“西学中”函授班,两百多名西医临床人员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学习。现在,高邮的每个村卫生室,都至少有一名“能中会西”的村医。

     

        一体化诊疗平台让“医生围着病人转”

     

        “为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江苏省还将新农合使用中医药的补偿比例提高了10%至15%。”陈亦江指出,各中医院也纷纷发挥特色优势,开展创新服务。

     

        “早上8:00输液,9:30针灸、理疗、推拿,11:00压耳针,下午进行康复训练……”63岁的安徽患者李先生中风偏瘫,住进南京市中医院治疗。他说:“在这里,我不用在各科室跑来跑去,几乎所有治疗都是在这一张病床上完成的。”对此,他感到非常满意。

     

        南京市中医院院长陈延年指出,传统的医院都是各专科单独开设门诊,往往分布在医院的不同位置,给患者就诊带来诸多不便,甚至可能耽误救治。“例如‘中风’,如果按分科诊疗,患者发病早期在急诊科,急性期在脑科,恢复期则转到康复科,这样患者既没有得到及时的综合诊治,又加重了医疗负担。”

     

        “目前南京市中医院已经建成肠道肿瘤诊疗平台、便秘诊疗平台、‘中风病’诊疗平台等多个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实现了‘医生围着病人转’。”南京市中医院党委书记虞鹤鸣介绍说,在专业一体化诊疗平台,患者在窗口期就有中医介入,手术后也会快速进行中医诊疗;在康复期,中医会全程通过针灸、推拿、食疗等手段,有效缓解患者术后不全性肠道梗阻,化疗后诸多并发症、副反应等西医领域无法解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种种举措,不仅把中医药送到老百姓的身边,更“种”进了老百姓的心坎里。(本报记者 田雅婷)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