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从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的经验来看,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成为推动本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了迅猛发展,到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已名列全球第五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借鉴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来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发挥作用:一是传统产业转移效应,即将本国已经或濒临丧失比较优势的边际产业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低梯度国家进行转移,这样既能释放出沉淀生产要素用于国内新兴产业的发展,又能获取较高的海外投资收益用于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研发。二是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一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除了可以将释放出的沉淀生产要素用于国内新兴产业发展,还可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学习型直接投资,使本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三是产业关联效应。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和后向关联效应带动该行业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四是产业竞争效应。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会促使跨国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同时还会要求国内为它提供相关投入要素和配套服务的企业提高自身素质,并将加剧国内同行的内部竞争,使得行业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由上述理论分析可见,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效应与投资方向、产业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参照这样的标准,现阶段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偏重于对国际避税地而非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截至2010年末,我国对中国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三个国际避税地的直接投资存量为2395.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75.5%,而对欧盟、美国和日本三个发达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仅为184.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存量的5.8%,对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我国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则更少;在投资产业的选择上,偏重于对贸易依附型服务业和资源行业,忽视对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截至2010年末,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比30.7%,金融业占比17.4%,采矿业占比14.1%,批发零售业占比1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7.3%。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占比达82.7%,而制造业的占比仅为5.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仅为2.7%。
这些问题与不足使得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因此,要结合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效应的相关理论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情况,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做出合理的战略安排。
第一,重点发展对发达国家(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直接投资。这样可以帮助我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信息、管理和服务等战略性资产,并通过向国内的转移和扩散充分发挥技术的外溢效应,带动国内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端产业的发展,实现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
第二,加强对亚非拉及中东欧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领域的直接投资。这些国家和地区很多具有比我国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而且大多对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轻工、机械、电子、通信类产品具有广泛需求。鼓励这些产业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转移,可以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向高端产业和新兴产业聚集,实现产业升级。
第三,促进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加快对现代服务业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为第一、第二产业的投资活动提供配套服务,还能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效益和水平,加速实现国内产业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
第四,通过能源和矿产资源类对外直接投资,带动上游研发部门和下游资源深加工部门的发展。能源和矿产资源类直接投资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张国内重化工业的规模,但由于事关我国的全球性能源战略,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仍会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将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移至国外,而国内企业则专注于技术援助、信息咨询服务、管理培训和最终产品的生产与研发,推动上、下游配套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产品结构的提升与产业升级。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