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25日 星期一

    走基层·深度调研⑨

    3年沿海开发带给江苏什么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25日   01 版)

        3年前,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3年来,沿海地区扩大政策叠加效应,发挥区位优势,建设大型港口,发展新兴产业,成为江苏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活力最强和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增长极。同时,沿海开发的大手笔也成为江苏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关键布局。

     

        政策牵引沿海开发

     

        江苏沿海地区有3个城市,连云港、盐城和南通。由于沿海不靠海,滩涂面积过大,导致部分县区经济发展滞后,人均GDP曾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沿海开发战略的催化下,近3年来,沿海地区的发展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同一片地区,同一群人,为什么在短短3年间,呈现出爆发式发展?

     

        “是沿海开发战略给了3市发展机会,而沿海开发的成功离不开政策支持!”有人说,正是政策效应发挥了无穷力量,使3市焕发勃勃生机。2010年,江苏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对财政资金、港口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和人才引进等15个方面给予倾斜。

     

        政策的倾斜为沿海地区的发展注入了大量资金。3年中,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累计投入上千亿元,通过各种渠道筹集开发建设资金几千亿元,巨额建设资金的投入使沿海开发区初步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3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共计数亿元。

     

        有了政策支撑和优惠条件,沿海地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有、民营和外国金融资本汇集的“聚宝盆”,固定资产投资3年连续跨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大关。

     

        3年来,沿海地区累计签约113个超亿元大项目;总投资5000多亿元的“东风悦达起亚”产业链,已成为盐城经济腾飞的翅膀;2011年以来,沿海地区先后筛选和实施了“十二五”期间重点骨干企业项目180个……

     

        政策感召下,一批批高层次人才齐聚江苏。连云港赣榆县镔鑫特钢公司企业家陈禹,归国后就投入到沿海开发热潮中,短短几年内,将公司建成一个拥有几千员工、纳税全县第一的全国民营500强企业。

     

        “沿海开发战略促进了有利元素的集聚,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可以说,没有各项政策的牵引,没有国家战略的推动,江苏沿海地区就不会有今天后发快进、高速发展的新局面。”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说。

     

        科学规划统筹推进

     

        江苏沿海开发中,科学规划是“眼”,不仅看得清而且看得远;统筹推进是“手”,把各项事业落到了实处。

     

        2009年前后,江苏先后编制出台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利用规划纲要》、《江苏沿海开发系统性融资规划(2011-2015)》等4个专项规划。沿海3市根据总体规划,因地制宜谋发展。

     

        在连云港,记者看到了独具匠心的港城建设风貌:“港口、产业、港城”联动开发,城市与农村整体推进;盐城市重点打造特色产业港,依托特色产业形成特色园区,建设特色港城。南通市注重大统筹,整体推进港口布局、城镇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实现了科学有序和高效集约的沿海开发。

     

        有了细致规划,沿海开发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2011年江苏沿海地区生产总值达8262.7亿元,人均生产总值43651元,城市化率达55.2%,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7%,提前一年实现了国家规划的沿海地区第一阶段主要经济指标。

     

        遵循规划,沿海后发地区走出科学、高规格、高效益的新道路。

     

        3年来,沿海3市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拒绝“高耗低能高污染”企业入驻。连云港实行了2亿元以下项目不再优惠供地,打分低于70分的项目和产业链“低能”企业不再引进的措施;盐城东台市曾在2009年半年里,毅然将11个不符合环保的亿元投资项目“拒之门外”;南通曾不留余地关闭了185家高污染化工企业。

     

        “坚持科学规划先行,是江苏沿海开发的一个特色,也是确保开发建设顺利成功的有力武器。这不仅实现了方向可循,标准可参,指标可评,而且以其系统性、权威性、法定性,确保了规划的实施效果,使其不因主要领导变动、思路转移、政策改变而变化。”江苏沿海开发研究院院长成长春如是说。

     

        成绩背后的思考

     

        平心而论,江苏沿海开发3年来,沿海地区的确成为了江苏经济新的增长极,然而如何用好、用足政策,确保沿海开发更完美,仍有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一是产业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记者发现,临海的14个县市区,几乎每个地区都有“风光产业”,即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企业。据了解,一个“风光”企业占地少则几平方公里,多则几十平方公里,大片土地上除了少量风机和较小面积光伏太阳能板外,大量土地资源尚未充分利用。“风光”节能电也因并入电网难、同质化竞争加剧、生产效益不足等问题存在隐患。

     

        二是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严重,尤其是码头和港口过多,在江苏954公里的沿海线上,分布着7个较大港口和十多个小港,港口密度较大。记者不禁心头一紧,遍地开花的建设将加剧各港口同质化竞争,前期的大量投入也可能因港口实际效益和需求不足而造成入不敷出和资源浪费。

     

        三是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念仍较严重,导致了污染企业的进驻和公共投入的偏颇。钢铁、化工、造纸等高耗高污染企业的进驻,政府本可以有作为,然而,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某些地方政府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活动”。此类行政作为不免让人们为沿海地区的环保捏了一把汗。

     

        在沿海开发中,某些地方政府和领导急于求成,偏重于过度投入资金搞易见成效工程,其在公共财政支出中占比过度,而导致教育、福利等各项社会民生发展投入比例缩减,不利于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同时,巨额的建设资金需求和不足还滋生了某些融资“泛滥”,过度预支公共财政等问题,将导致融资风险加剧,发生公共财政危机,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问题。(本报记者 郑晋鸣 本报通讯员 曾 春)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