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呼和浩特6月21日电 记者高平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资源普查成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0年到2012年初,内蒙古开展了首次大规模文化资源普查工作,进一步摸清了内蒙古文化资源家底。
此次文化资源普查有四个重大成果。其一,经过普查,对内蒙古文化资源有了一个基本的整体的梳理,大致摸清了文化资源家底、总量和规模,建立了内蒙古文化资源名录。共普查到内蒙古文化资源19个大项目的134427个具体项目,文化人才49892人,文化机构从业人员55833人。其次,第一次对文化资源做了较为细致、切合实际的分类。经过专家组多次讨论、论证,提出了包括19个大项目、400多个子项目的《内蒙古文化资源分类方案》,为顺利开展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三,此次通过普查掌握的文化资源数量比以往有所增加。内蒙古文化遗址由1.5万处增加到普查后的2.1万处,当代节日由100多个增加到普查后的549个,博物馆由2003年的26个发展到现在的144个。其四,解决了一些多年说不清的文化资源数量问题。以往对蒙古族英雄史诗数量有多种说法,这次普查确认为798篇(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项目确定生产商贸习俗1182项,消费习俗1225项,人生礼仪237项,岁时节令177项,民间信仰736项,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48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