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九江6月17日电(记者胡晓军、李蕾)在光明日报63周年社庆之际,由光明日报社和江西省文联主办的“文艺副刊与文化繁荣研讨会暨光明日报文化周末创办座谈会”6月16日在江西九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文化艺术界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以光明日报今年初创办的《光明文化周末·文荟》和《光明文化周末·艺萃》为切入点,围绕文艺副刊如何更好地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何东平指出,报纸文艺副刊作为刊发文艺作品的平台和载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办好文艺副刊,使其更好地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繁荣文艺创作、传播时代强音、推动社会进步的神圣历史使命,很有必要。光明日报的副刊历史悠久,几十年来刊发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今年我们又在原有副刊的基础上,创办了《光明文化周末》,力求向读者定期奉献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文化美餐。创刊6个月以来,刊发了一批佳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为了进一步把副刊办好,满足读者越来越高的期待,我们热切希望听取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与会专家指出,报纸的文艺副刊具有广泛传播文化价值、生动反映社会生活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同时,又是报纸最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内容,往往最能够体现一张报纸独特的文化属性。优秀的文艺副刊能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巨大的作用。《光明文化周末》就是这样的优秀副刊,体现了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高度统一的编辑思想。它在坚持宏大文化视野的同时,努力贴近当下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心灵世界,不仅保持高雅的格调、清新的文风,而且题材丰富多彩,内容生动活泼,体裁不拘一格,版面大胆创新,及时反映了最新文化成果,发挥了副刊对读者所起到的精神塑造、情操陶冶、文化熏陶、心灵净化的功能。
在对《光明文化周末》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专家还对副刊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他们认为,副刊应以文学为魂,坚持原创为本,保持文化品位。副刊附着于新闻纸上,应与报纸总体风格保持一致,因此在探索文学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新闻性,与时代同步,在现实关注与艺术呈现之间实现完美结合。
会议由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李春林主持,丁振海、范咏戈、刘华、贾磊磊、孙郁、卢新华、范建华、刘志超、刘绪源、陆梅、王晓莉、李滇敏、杨振雩等与会并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