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18日 星期一

    大病救助检验政府民生担当

    徐 娟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18日   02 版)

        6月14日媒体报道,云南师范大学18岁的女大学生毛红,刚踏入大学校门仅一个星期,不幸患上了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在自己还未痊愈时,母亲又被查出身患肝癌,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放弃了大学梦,打着两份工为母亲筹治疗费。

        女儿患白血病时,母亲卖掉家里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还欠了近50万元的贷款和外债;母亲患上癌症后,女儿忘记自己也是病人,辍学打工,尽力筹措医疗费用。每每读到这样的报道,社会公众总是习惯性地投去赞叹之声。重重磨难下的珍贵亲情和人性温暖,击中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与此同时,看到这对母女艰难的生活处境,单个家庭面临天灾人祸时的无助感也迎面扑来。笔者认为,除了感动、同情、赞叹、个人捐助,我们更需要对现有大病救助渠道进行反思。白血病、癌症、严重心脏病等重症患者,通常治疗费用都要十多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根本无力承担。过去,类似报道经媒体披露后,社会上会有许多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医院会适当减免一些治疗费用,政府也会给予特殊救助。但单纯的爱心与同情,只能帮人于一次,救人于一时。如果没有长效机制做保证,这样的帮助很可能只是个别的、零散的、暂时的,并不能从根本上使许许多多像毛红这样的困难家庭得到切实可靠的救助。

        一人患重病,可能压垮一个家庭。如何实施大病救助,让所有的病人都告别就医难,这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尽管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已经比较广,但由于种种原因,对于一些重症患者来说,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任何社会都难以将一切待遇拉平,但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应该是弱势群体得到充分关注和关心的社会。让大病患者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做到病有所医,检验的是政府的民生温度与责任担当。

        有报道称,近年来,上海、宁波等地以政府为主导、慈善机构参与、全社会积极响应,相继推出了“生命绿卡”、“骨髓移植专项救助基金”等形式的大病专项社会救助,极大地减轻了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应当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成功经验,尽快在国家层面建立起统一的大病救助长效机制,让群众更多地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变化、温暖和实惠。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