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现代甬剧《宁波大哥》,近日荣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戏剧专家们充分肯定该剧的社会价值,特别是它在当代真人真事英模题材创作中所具有的示范和借鉴意义。
将当代英模搬上舞台,是现代戏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话剧《郭明义》、《生命档案》和《郭双印连他乡党》,豫剧《村官李天成》,上党落子《申纪兰》,上党梆子《西沟女儿》,川剧《槐花几时开》等,均是据真人真事创作而成,且都很成功。而甬剧《宁波大哥》更是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可谓叫好又叫座,成为当代戏曲现代戏创作中真人真事英模题材创作的可贵收获。
将生活真实化为艺术真实
《宁波大哥》是以宁波民营企业家和黑龙江知青之间真实的故事为素材创作的。十八年前,十九岁的王永强流落异乡,身染重病,萍水相逢的宁波老乡李信良仗义相救,将他从死亡边缘救回,重拾人生信心。为救助王永强,李信良放弃知青返城的希望,毅然扎根黑土地,十年后,王永强一心报恩拼命赚钱却濒临破产边缘,李信良携妻临甬探弟,阴差阳错却因误生隙,兄弟俩擦肩而过。十八年后,王永强创业成功前往寻兄,却是人去屋空,唯留墙上照片一张。遍尝沧桑、深懂大爱的王永强,最后将他对宁波大哥的感恩之情,化作满满的一片爱心,撒向人间。
根据真人真事进行改编、创作,易受真人真事局限,受宣传意图束缚,是戏剧创作的一个难点。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认为,不是所有的英模人物都适宜于搬上舞台,有的可以入画,有的适宜于入歌,有的可以创作成电影或电视剧。生活中的先进典型只有在艺术上将若干个真人典型化之后,才能成为舞台艺术形象。甬剧《宁波大哥》的成功之处即在于,通过王永强和李信良的故事,弘扬了扶危济困与知恩图报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剧中戏剧冲突强烈,一些细节的设置十分独到,引人共鸣,因而艺术形象感人至深。他说,不少英模人物搬上舞台后,观众反而认为其艺术形象不如真人真事感人,即在于没有处理好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从这一点来说,甬剧《宁波大哥》的成功令人欣喜。
真人真事戏剧最容易犯的毛病是高大全、模式化,虚假肤浅;是不敢正面设置矛盾冲突,见事不见人,怕对号入座,没悬念,不好看;是“花不红叶红”,主要人物干瘪无神,次要人物喧宾夺主……评论家康式昭认为,《宁波大哥》把英模人物的崇高性和平凡性统一起来写,没有拔高人物,而是挖掘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找到与观众互动和共鸣的东西,这才能打动观众。
巧妙设置矛盾冲突
作为一个戏剧作品最能抓住观众的自然就是剧情中的矛盾冲突,整剧要有一个大的矛盾,每一场要有小的矛盾,这样观众才能时时入戏,而作品在整剧和每一场戏中都会有相应的高潮产生,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专注。《宁波大哥》开场就抛给了观众一个揪人的情节,王永强面临截肢、弃生自杀,而李信良得知尚有一线生机,毅然出钱出力,仗义相助;第二场中李信良面临知青回城的希望和困境,一方面是夫妻情深的真情流露,一方面则是忠人之事“一言九鼎”的“信义”,为兄弟、为妻子毅然放弃回城希望,扎根黑土地;第四场,十年后的王永强创业小成却突临破产边缘,而此时大哥夫妻临甬探弟,在债主上门逼债之际,因为秘书的阴差阳错,兄嫂生隙失望北归;第六场,十八年后王永强成功创业,北上寻兄,却在兄嫂门前感受大哥一家窘迫生计,为大嫂谅解之后却得悉兄弟己是阴阳相隔;最后一场戏,王永强荒原祭兄,剖析内心,“真情”、“信义”、“天伦”之所悟,将全剧推向一个高潮。而观众在每一场戏中积聚起来的情感,也在这一刻如洪水决堤一般瞬间崩发。而在每一场中所悟关于人性“情义”之我见也在刹那间升华、定格。
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王安葵对此剧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性大为赞赏,他说《宁波大哥》没有局限于宣传“好人好事”,而是采用了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好人好事”,如剧中“假离婚”、“吃饺子”的情节设置得很巧妙,既体现了李信良的义气,又将东北大嫂辛巧灵的泼辣与善良表现得淋漓尽致。重要的是此剧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矛盾冲突,如王永强来要报恩以及最后报恩无门的纠结。王永强的公司做强以后,他辗转周折找到恩人家,最终见到的却是李信良简陋的坟冢。而他祭坟剖析自己的内心,从而让这种简单的报恩升华为设立助学基金的大爱行为,这种升华既提升了人物的思想境界,也让观众的灵魂得到了净化。
甬剧《宁波大哥》在当地演出时,无悔大爱的宁波精神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此剧到人物的原型地黑龙江七台河演出时,也反响巨大,人们无不为剧中所体现的人间大爱所感动。剧作家姚金成认为,中国文化历来讲究文以载道,中国戏曲应当挑起重担,热情地讴歌先进人物和道德模范,弘扬时代精神,适应时代需要。
充分体现剧种特色
甬剧《宁波大哥》的成功,还在于充分体现了剧种特色。
甬剧起源于滩簧戏,以表现小人物见长,生活气息浓厚。《宁波大哥》既有南方戏曲的细腻和精致,又有因表现北方人物而增加的粗犷和豪放的一面,这是一个成功的突破。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王敏认为,剧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塑造都很成功。剧中“寻哥”一场戏中,不同年龄和身份的李宁波的出场趣味横生,增强了此剧的观赏性。编导让张老康这个人物扮演算命先生,颇有喜剧性,“勃利乌金西,二三石头居”的谶语,使得这个戏又具有了民俗的意味。最后的“祭坟”,王永强的类似于歌剧咏叹调的大段唱腔,既抒发了人物的情感,触动了观众的心灵,其边唱边舞又显示了剧种特色和演员功力,将全剧推向高潮。
中国剧协驻会副主席季国平则认为,《宁波大哥》很好地解决了戏曲的乡村性和都市化的问题。全剧唱腔优美,而舞台设置既符合中国传统戏曲中虚拟和空灵的特点,又很现代,特别是剧中王永强与辛巧灵门里门外的对唱,传统而又现代,得到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认同和赞赏。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副会长张宏文指出,很多反映英模事迹的定向戏都成为了一时之作,但甬剧《宁波大哥》却不是应景之作,而是反复修改、打磨提高,力争成为精品之作和保留剧目。宁波演艺集团甬剧团是一个剧种一个团的“天下第一团”,也称作“天下唯一团”,近年来,该团先后推出了《典妻》、《美丽老师》等成功之作,这种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值得广大戏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