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岁的陈素英在助行器的帮助下已经可以下地行走了。老伴在一旁露出了放心的笑容。一个月前,陈素英刚刚在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做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一周,陈素英转到镇江市润州区工业园区医疗服务中心继续治疗。
“在社区医院治疗?您放心吗?”对于记者的疑惑,陈素英老伴脱口而出:“不放心还不来呢!大医院的医生定期来给检查治疗,病人每天的情况都通过电脑传过去,这边医生水平也很高,环境好,费用又低,你看她恢复得多好!”
镇江社区医院在市民心里地位很高,甚至是很多病患的第一选择。大医院的院长有时不得不承认,要和社区医院“争”病人。这现象背后是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来自市里大医院的人才技术支持。“在镇江,分级医疗得到了实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消失了,人们看病难、看病贵的情况得到了缓解。”镇江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卫生局局长林枫介绍说,镇江医改给作为事业单位的公立医院改革探索了一条新路。
2009年11月,镇江市以两家三甲公立医院为基础,按照政府引导、医疗单位资源优化的原则组建了两大医疗集团,分別为以资产为纽带、密集型的江苏康复医疗集团和以技术为纽带、松散型的江苏江滨医疗集团,两大医疗集团都把社区医院纳入进来。
镇江模式如何实现管办分离?医疗集团内部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改革是不是让所有患者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社区卫生医疗机构有没有给百姓带来更多方便?这是镇江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回答的问题。
据林枫介绍,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医疗机构集团化,并不是把公立医院进行简单的“捆绑”。构建于两大医疗集团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产生了1十1>2的效果。据林枫介绍,所谓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按照职责明确、运作协调、资源整合、制衡有效的原则,分别建立由政府相关部门代表、辖区卫生局负责人、成员医院院长、有关专家和职工代表为成员的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向出资人负责,对集团发展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监事会对集团医院实行民主监督,充分发挥医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与管理作用,实行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集团院长负责制,集团院长对理事会负责,拥有集团的经营管理和人事管理执行权。
“集团化不是巿场化,更不是功利化,而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积极性和社会满意度,降低医疗成本和服务费用。”林枫强调。
这样的想法在实践中得到了证实。在江苏康复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的镇江第四人民医院,其精神病科医疗水平全巿领先,集团把这部分业务剥离,成立专门的精神卫生中心;同时把镇江第一人民医院的儿童医院并入第四人民医院,使第四人民医院成为具有优势专业医疗资源的的妇幼儿童保健医院。
在镇江巿润州区工业园区医疗服务中心,一位患者手中拿着刚买的头孢曲松纳告诉记者,在大医院要花十元钱,而在社区医院,经医保报销后只要一元钱。
镇江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陈孝信说,镇江公立医院改革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同步推进了基本医疗保障、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四项改进,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坚持了“三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强化公益属性。改革进一歩明确了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有利于解决公立医院偏离公益目标的问题,促进了公益事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管办分离。改变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既是医疗卫生行业监管部门又是公立医院主办者的身份,将资产运营、医疗资源配置、人事安排、岗位考核等职能交由医疗集团承担。三是有利于精简效能。通过制度性约束,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公立医院各履其职、各担其责,实现有序运作,高效治理。
江苏省康复医疗集团院长周云坦言:“这样的改革给公立医院带来了生机,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本报记者 柳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