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6月03日 星期日

    特色教学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的报告

    《 光明日报 》( 2012年06月03日   02 版)

        又临毕业季,记者来到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就业办公室采访,只见这里的老师们格外忙碌:为考取国家公务员、研究生的学生出具证明信,为到国企工作的学生提供成绩证明……一位已考取青岛某单位公务员的学生告诉记者,刚入校时,他和同学们脑子里整天装着“三本院校的学生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独立学院的学历含金量会不会打折扣”等疑问,现在他们踏实了,认为当年选择报考海都学院是“进对了门”。

        是的,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于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至今,已在山东乃至全国创出了名气。在山东省本科毕业生正式就业率排名中,他们的2009届,也是第一届,在省12所独立学院中名列第一;2010届在省56所本科院校中名列第14位,在12所独立学院中继续保持第一;2011届再次攀升。连续三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率分别为16.15%、18.07%、21.7%,其中2011届毕业生超过30%的考研学生进入了“211”、“985”国家重点大学。该学院的在校生规模也由2005年的560人迅速扩展到9260人,在山东省同期成立的7所独立学院中位居第一。另外,该学院还先后获得了“中国最具竞争力高等独立学院”、“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十佳特色教育示范校”、“省优秀人才培养奖”等荣誉称号。

        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牵动整个社会神经的大难题,海都学院何以能在短短7年间就成功破解?该学院院长姚锋一语中的:“海都学院走的是特色教学之路。在这里,学生的利益就是学院的利益,学生的前途就是学院的前景,学生的成绩就是学院的成就,学生的成功就是学院的追求。”

        “3+1、2+1”教学模式

        ——瞄准就业竞争力

        “来到学院,刚开始会觉得生活中少了点儿什么,四年之后离开学院,又会觉得身上多了点儿什么。”2011届机制专业毕业生李涛这样告诉记者。原来,海都学院与其他院校相比,这里少了考试周、少了周六周日、少了在校的一学年;多了实习期、多了锻炼平台,同时也多了发展和就业的机会。

        院长姚锋是个会“算账”的人:“通过对教学时间的精打细算,我们为学生赢得了机会。”通过巧妙的一增一减、一多一少,构建了本科“3+1”、专科“2+1”的特色教学模式和“两天两周两学期”的时间管理模式。

        海都学院调整了双休日,改为周一周二休息,从而使母体学校来院授课的教师中,教授、副教授等高层次教师的比例超过了85%,保证了教学质量。学院还取消了其他高校普遍执行的停课两周复习考试的时间,灵活安排课程考试,这样一个学期就挤出来两个教学周,三个学年就是12周,再加上体育课、劳动课改革节省出来的5周,总计多出了17周,基本达到了一个学期的教学课时。加上培养方案里原有的一个学期的实习时间,海都学院能够给学生安排两个学期的毕业实习,这也就是海都学院师生口中的“两天两周两学期”的特色时间管理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张伟利用一年的实习实践期到青岛一家大型建筑企业实习,熟悉了企业一个年度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实习期结束后,他与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现在已成为这家企业的技术骨干。

        一位今年毕业的学生还告诉记者这样一个“秘密”:这里就业率高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学生从入学报到时就“专业自主”,允许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专业。

        “架构+平台”的培养方案

        ——拓展综合实力

        海都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品德高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广,有思想,有个性,有开拓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姚锋说:“实践证明,有思想有个性是所有领域领军人物必备的素质,没有思想没有个性的人不可能成为领军人物。思维素质是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能力,这也是我们实施‘架构+平台’培养方案的初衷。”

        “架构+平台”,即优化课程体系架构,筑建学生发展平台。海都学院对体育课、英语课、劳动课等一些公共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化了哲学课教学,将自然辩证法、逻辑学、讲演口才、应用写作列入公共必修课,在公共选修课开设了“创造学”、“思维与智慧”、“艺术鉴赏”、“成功学”、“人际关系学”等一系列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对部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进行了整合,增加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课程论文的学时数量,突出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010届毕业生陈晓斌在校友交流平台中这样写道:“入职三个月时,在公司内部的一次营销辩论活动中,我凭借在大学期间练就的演讲能力,赢得了公司领导的肯定。此后,我又通过自己所做的市场分析判断,接连为公司争取到几家较大的客户。工作还不到两年,我已被公司破格选拔为销售部经理。”

        “第一课堂”提升工程

        ——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

        为打造学生的持续竞争力,海都学院还通过大力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第一课堂”教育质量上大做文章。 

        从2009年开始,海都学院选择200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进行培养方案改革试验,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原计划招收一个班,但报名踊跃,140名新生中有85人报名,结果组建了3个实验班,85名同学仅仅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学习,就分三批全部通过了认证助理工程师证书原厂考试;实验班学生在2010、2011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模拟设计网络大赛等各项赛事中屡次夺魁,获得各类奖项30余项,并在全国大学生CAD类课程技能赛中以绝对高分获得团队第一名的成绩。实验班成功后,他们又从2010级开始在该专业全部执行实验班的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方案更加体现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以致用的特点。

        从2011年开始,海都学院又确定了以深化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学院创业新阶段的任务,组织开展了教育思想、办学理念大讨论,全面启动“第一课堂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打破以往与职称挂钩的讲课酬金制度,实行新的讲课酬金与课堂教育质量挂钩的课程分级制度,引导教师创优质课、创精品课,把教书育人的责任落到实处,把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任务落实在第一课堂这一主阵地,全方位培养学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社会培养更加适用的应用型人才。

        本报记者 凌 翔 本报通讯员 雨 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