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0日 星期日

    共享文化 放飞梦想

    ——写在第22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

    作者: 《光明日报》( 2012年05月20日 02版)
    北京:购买了爱心物品的市民将支付的现金投入“钱柜”。
    江西:身患小儿麻痹症的温小根在脑瘫康复中心帮助脑瘫患儿矫正步伐。
    河南:“助残帮扶”联谊会上,小朋友们手牵手一起做游戏。
    河北:衡水学院的志愿者李香岩(左)在与衡水启慧特教学校一名孩子一起做折纸。新华社发

        5月15日,江西省宁都县,20余名民间盲人文艺爱好者现场演奏了古子曲、莲花乐、二胡、三弦、笛子等,观众听得如痴如醉;     

        5月16日,中国电影博物馆,北京70余名盲人朋友实地触摸参观了各类电影道具和电影拍摄场景;

        5月18日,北京,展示全国残疾人文化艺术作品的生命阳光网正式开通;

        ……

        围绕今年第22个全国助残日的主题“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切切实实的文化服务,点燃残疾人的文化梦想。

     从2小时到20分钟

        “这个地址很给力”,中国盲文图书馆(中国视障文化资讯服务中心)新落成的那天,黄慧叫上了自己的3位盲人朋友一起来到这里。新盲文图书馆坐落在美丽的陶然亭公园旁,“当初在宛平城,去一趟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只要20多分钟,真是太方便了”,黄慧兴奋地说。

        占地总面积2.8万平方米,计划拥有藏书25万册的中国视障文化咨询服务中心,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下,残疾人文化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2011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要求继续以人为本,为盲人朋友提供更加优质周到的服务,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从2小时到20分钟,拉近的不仅仅是残疾人参与公共文化生活,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距离,更是健全人和残疾人的相互理解和关心之情的升华。

     从读书难到阅读乐

        每周二,56岁的陈文娟大妈都会出现在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的图书室,她笑称,这是自己的第二个家。尽管双腿残疾,行动不便,但“我一走进这里,就什么都忘了”,陈文娟是这个图书室最忠实的读者。

        “十一五”期间,针对残疾人读书难、借书难,中国残联已在全国1000个城市社区开展了“文化进社区”活动,有60万残疾人从中受益。“十二五”期间,覆盖面还将进一步扩大。

        去年,“百家出版社文化助残公益行动”由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今年,“百家文艺院团助残公益行动”也正式启动,百家专业文艺单位、剧院(场)将为广大残疾人送去专场演出和门票,将与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和艺术团体爱心结对,文化帮扶。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为残疾人提供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刚刚出台的《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将残疾人文化建设切实纳入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局。

     从单一分散到规模化

        2011年,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无障碍电影项目正式启动。影片重新剪辑,增补大量配音解说,最后刻录成碟。广大盲人和聋人朋友坐在家中,便能体味电影艺术带来的魅力。“我又‘看’到了影片中那一望无际的山林、那色彩瑰丽的落日。”37岁的盲人观众李晓华在家中听到了无障碍电影《紫日》时,感慨良多,直呼“看”得很过瘾。

        在全国各地,针对残疾人自身特点,组织成立了几百家不同类别、不同形式内容的协会、联谊会,形成常态化、规模化的残疾人个性化文化服务。有着相同爱好的残疾人们走到了一起,他们相互交流,接受专家、学者的指导培训,在各类比赛中不断提高技艺。

        文化产业,对残疾人来讲,由过去单打独斗、闭门求索走向规模化发展,解决的不仅是就业问题,更是一种潜能和智慧的集中挖掘和迸发。如今,在陕西、四川、江苏等地都已建立起这样的产业园。作为新兴产业,产业园利用建设残疾人文化的契机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又借助就业助推文化事业向规模化产业发展,“文化+就业”的产业化模式正在积极探索中。

        残疾人享受到的个性化文化服务从单一分散走向规模化,保证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从一枝独秀到万紫千红

        从1987年成立至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推出了《我的梦》系列,创造了手语诗、盲人舞蹈、手语舞蹈等新的艺术形式,他们表演的《千手观音》早已成为被社会各界广为认知的经典之作。他们先后出访了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艺术团背后,是国家对残疾人特殊艺术的关注和扶持。为了鼓励更多的残疾人表演艺术,国家每四年举办一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针对特教学校的特点,每四年还有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艺术汇演。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是孕育民族气质品格的精神基因,残疾人文化,是残疾人事业的软实力,确乎“软”,却有着不可忽略的支撑力。它带给残疾人的,不仅仅是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更重要的是,提升残疾人的素质,塑造了坚强的品格与精神的力量。

        残疾人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本报记者 刘小兵)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