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职业关系,我去过不少画家的工作室,个中味道多有不同。
有的宽敞高大,科技设备和一应助手有条不紊,现代风貌十足,显示出主人雄厚的市场实力;有的拥挤凌乱,到处堆满作品、颜料和废纸,空间秩序无法无天,感受到艺术家孤独迷醉的内心世界;有的古色古香,高雅别致,散发着画家的传统情怀;有的装修考究,有如宾馆饭店,彰显出主人蓬勃的经营意识和社交能力。
我大致概括一下,分为“往里走”和“往外走”两类艺术家。
往里走的大多外表木讷,内心不羁,空间凌乱,关注自我感受,性格散漫,心灵开放,一旦打开话题便无拘无束;往外走的多关注各类社会关系,偏重理性控制,能够得体驾驭人际交往分寸,内心疆界清晰。
在看似个人创作的空间里,丝丝屡屡交织着社会生存和价值取向的逻辑关系。
往里走的艺术家,全神贯注内心体验和创作品质,多给自己出难题,画画时,他们要求空间环境必须符合自己的凝神状态,一应用具顺手即可,完全不受秩序干扰,因而很少顾忌别人的感受。往外走的画家,注意力多在社会选择和判断上,对自己的作品较少否定,更不苛求,重在寻求社会出路和市场认可,因此,他们要求画室设计必须兼顾社会效益及市场效益的多重标准。
往里走势必面对自己内心的真诚,往外走则需要周全顾及他者的感受。
往里走的画家进入创作状态时,会随心随意,不择手段,无所顾忌,唯恐不能淋漓尽致;往外走的画家则会首先考虑目标人群的期待是什么?采用怎样的表现形式才能得到他们的接纳和喜爱?在绘制过程中,保持理性地选择和判断,自己的真实感受则往往会潜移默化在其中。
不同观念的艺术家,画室里有着不同的味道,亦生产着各自不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