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户籍人口182万,非户籍人口630多万,非户籍常住人口是本地户籍人口的3倍多,且平均年龄28岁,初中以下学历者占60%,人口结构特殊,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
东莞是如何培育良好学风,让学习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让东莞这座经济发达之城不断成为读书学习之城呢?
打好“领导示范”牌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寄语“让学习成为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东莞市领导挤出时间带头读书,坚持每月读两本书,每年至少阅读24本书,每年至少撰写一篇理论学习体会文章。
东莞还成立广东省内第一家地级市社会科学院,借力全国各种社科资源,助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围绕把东莞建设成为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样板区、创新社会管理的引领区等中心工作问计于民、问计于专家,在学习中推进中心工作的落实。
打好“品牌培育”牌
东莞精心培育“学习论坛”等学习品牌。精心设置学习专题,先后邀请40多位国家部委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解。在“东莞学习论坛”的带动和辐射下,一批具有部门特色的学习品牌在逐渐形成,“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机关大学堂”、“周日党课”、“市民学堂”、“文化周末干部学堂”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东莞还善于运用新兴媒体促进读书学习品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整合现有网络资源,通过开设“网络学院”、“网上课堂”、“中心组学习博客”等方式,推进干部群众在线学习。
打好“全民学习”牌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表示,一个城市的学习力最终决定一个城市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需要东莞全体市民的不断学习。
一是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走进人民群众。近年来,东莞先后开展时政宣讲1000多场,直接听众人数50万人次。
二是创新形式,鼓励全民学习。东莞大力推进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广场文化之城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全民学习氛围日益浓厚。着力实施“全民读书工程”,举办读书节,倡导市民“每天阅读一小时”。(本报记者 吴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