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4月09日 星期一

    基层文化大家谈16

    让更多乡邦文化成为奇葩

    《 光明日报 》( 2012年04月09日   02 版)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施立学

        “不光会拿锄头,更会拿画笔;不光面朝黄土,同样面朝画纸。”到吉林省东丰县参观过中国农民画馆的游客,都会为东丰农民的创作智慧和生活热情所震撼。

        老牛饮水把冰凿、青菜冬储埋地下、小夫妻骑着毛驴回娘家……一幅幅农民画摆满了数千平方米的展馆。你可能想不到,在这样一个东北小县城,农民画创作者已有5000余人,有270余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120余件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450余件作品被联合国和多国知名美术馆收藏。东丰也被称为“全国十大画乡之首”、“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说起东丰农民画,就不得不谈谈乡邦文化。这几年,文化工作者常常“走基层”,我们发现经过千百年沉淀,文化早就在乡邦的沃土埋下了根。只不过,有的已枝叶葳蕤,有的刚刚萌芽,还有的沉于地下、待时发掘。所以,让每一种乡邦文化发展成像东丰农民画一样的奇葩,就成了促进基层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要内容。

        目前,吉林省通过活化物化历史资源、发掘民俗文化内涵、调研民间艺术等来传承和发扬乡邦文化。沿清康熙、乾隆三次东巡吉林的路线而形成的旅游文化,依地域而形成的伊通满族文化、松原蒙古族文化和渔猎文化……越来越多鲜活的文化成果不断展现,增强了乡邦文化的自觉与自信。我们还抢救并开发了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使一批民间艺术家脱颖而出。

        如火如荼发展的东丰农民画,就是活化物化乡邦文化的成功案例。据记载,这种画法源于1896年,东丰县居民为装饰住宅,在纸糊的天棚上进行彩绘,随之产生了彩棚画,继而又衍生出剪纸和木刻等形式,最后演变成了独特的东丰农民画。

        古人留下了丰富的资源宝库,却把打开宝库的金钥匙留在了山野。如何找回这把金钥匙?吉林省民俗学会正策划走访吉林省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镇,深入搜集名镇村落的历史、建筑、风俗,出版村落民俗文化志,并据此进行保护性开发,使乡邦文化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绽放异彩。

        (本报记者曾毅 本报特约记者任爽整理)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