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大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对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对接。”其中,文化产业投融资是关系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请问,当前建立和完善这一体系有何现实意义?
魏鹏举:文化产业既是知识密集型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它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依赖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大型产业集团。中小型企业的创业和发展需要多元化的社会投融资体系的扶持,大型文化产业集团的形成和运营更离不开资本运作。文化产业投融资影响和制约文化产业发展,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尤其重大。首先,发展和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是顺利实现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其次,成熟的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是我国文化产业生长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其三,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记者:据您观察,目前我国建立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有何瓶颈?
魏鹏举:文化产业的政策性非常突出。目前,文化产业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比如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对文化产业进行规范和管理的政策规章来自多个政府部门,这使得文化产业政策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交叉、重叠甚至混乱的问题。尤其是在WTO保护期结束后,国外文化产业加紧抢滩中国市场,文化产业相关政策的滞后性和不稳定性越来越突出。
其次是投融资主体的问题。当以企业为主的社会资本逐步成为整个投融资体系的主角时,在文化产业领域,国家依然是投资的最大主体,资本来源主要依靠业内自有资金。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限制还比较严格。
由于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的政策性壁垒以及投融资主体不清新,导致文化产业领域的资本运营存在比较明显的结构问题。比如媒体概念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过分集中,国有的事业型文化传媒单位往往拥有上市公司绝对的财务与人事权,公司的内部与外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不当的关联交易可能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与损害中小股民利益的危险很难避免。
此外,在实际的投融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文化单位在投融资活动中涉及资产的评估,往往会出现文化类单位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评估不足的问题,这样就会导致国有文化资产流失。
记者:对于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您有何建议?
魏鹏举:一,文化创意产业和传统产业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它本身具有文化和创意公益性的一面,另外,它的价值并不是直接体现为对经济有多少贡献,应该从内层经济增长理论的角度考虑它对基础性、公益性的文化创业型人才的投入和培训,在资金方面政府应该做更多引导。二,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畅销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三,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明晰产权,积极培育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本市场。四,要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保护和激励本土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在我的研究中有一个观点就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来源于本土魅力、本土内容、本土市场的发育。最后,要建立有利于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融资机制,文化产业长远利益包括资源的保护,人才的培养与短期利益的协调。(本报记者 杨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