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河南淅川4月3日电(记者刘先琴 通讯员夏季风)“我们移民就是为了让京津人民喝上纯净的丹江水才远离故土,所以今年清明节,我们回来扫墓也不再烧纸了,改为种金银花,既能把对祖宗的感恩之情融入故土,又生态环保,还种下了今后财源滚滚的‘摇钱树’,一举多得,比烧纸强多了。”说起“绿色祭奠”,从新乡市封丘县安洼移民新村回到淅川县老城镇祭祖的移民安林表示。
淅川县是河南唯一的南水北调移民迁出县。为了国家大计,16.5万库区儿女毅然抛家舍业,迁往他乡。清明来临,许多移民总要回到故乡追念已逝亲人。县委县政府为了保护一江清水,引导移民栽植中药原料金银花,放弃污染严重的焚香烧纸传统方式,缅怀祖先的同时,在故土上留下了一片“绿色”。
和安林一样,从湖北大柴湖回来的老移民王保也十分赞成文明祭祀、生态扫墓。他说:“十几年前,我们给老人扫墓时是烧纸焚香,纸灰到处飘,而且很容易引发山火。后来,往坟头压压纸。现在政府提倡种花种树纪念亲人。我们觉得把美丽的花和树种到父母的坟前,既清新又环保,还四季有花有树,比烟熏火燎好多了。”
除了金银花,还有人在墓地栽植雪松、冬青等树苗。清澈的丹江边,泛起了一抹更浓郁的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