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
鞠是一种皮质的球,蹴就是用足去踢。蹴鞠相传为黄帝发明,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也有说法认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防止冷餐伤身,蹴鞠成为清明节重要民俗活动之一。汉、唐、宋、元、明等朝均有不少人参与,至清代失传。近年来,传统的蹴鞠又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图为我国首支蹴鞠队在青岛海云广场精彩表演。
插柳
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候,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图为清明节之际,上海福寿园,游客获赠柳枝,人手一枝,插放到园内大花瓶里。
放风筝
对古人而言,放风筝不但是一种游艺活动,也是一种巫术行为,他们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图为清明节来临之际,市民到杭州吴山广场放风筝。
拔河
拔河起源于春秋后期,开始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唐玄宗时曾在清明时举行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那时起,拔河成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图为北京玉渊潭公园的樱花树下,参加游园活动的孩子们和身着传统唐装的公园工作人员进行拔河比赛。
(谢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