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红在北京完成了心脏病手术,踏上了回家的路。李小红想见见吴立强、李进哥哥。于是他和父亲中途在湖南下车,完成了——一个春天里的爱心大团圆
在社会各方的救援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贵州农村孩子李小红在北京完成了法洛四联症根治手术并痊愈,在回贵州之前,永远告别“紫娃”生涯的李小红对父亲李兴华说,要见见给他拍照的大学生哥哥。
在本报驻湖南记者站,留下完美的“全家福”
3月29日,李小红父子在长沙下车。在本报驻湖南记者站,援救者、被救治者和报道者,留下了一张完美的“全家福”。3月30日,小红和父亲参加了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爱心假期”摄影作品展。小红指着吴立强、李进在贵州省织金县阿弓镇拍的照片说:“我和以前不一样了。”
3月29日14时40分,小红在长沙车站出站口看到手捧鲜花的吴立强和李进,他咧嘴一笑,接着又往爸爸身后躲,眼泪刷地往下流。
这是一个欢乐的时刻。本报驻湖南记者站迎来了吴立强、李进和李小红父子。在持续长达两个多月的跟踪报道中,本报记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湘潭、长沙、贵州、北京,不同时段,不同地点,浓浓的爱心和13组报道把我们紧紧相连。
刚进屋,小红默不做声。一屋子的人开始说说笑笑,蜷缩在沙发脚边的小红慢慢抽泣。他用别人递过来的纸巾擦了擦眼泪,站起身寻找垃圾桶。
吴立强、李进以及大人们逗小红玩,小红一下子又活跃了起来。
援救者、被救治者和报道者,坐在椅子上,留下了一张期待已久的“全家福”。
3月30日上午,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爱心假期”摄影作品展启动仪式举行。同学们为小红的康复送上热烈掌声。
讲台上,李进说:“我和吴立强同学即将毕业,但是我们奉献爱心的行动不会结束。不论有多大困难,我们都将用人生的艺术,去追求艺术的人生。”
展厅四壁悬挂着精致的照片,中央展台上摆放着吴立强、李进的帐篷、睡袋等物品。
小红嚷嚷着让父亲抱起来看。看到吴立强、李进两个月前为自己拍摄的照片,他请求身边的大学生姐姐教他写字,并在展览留言本上临摹下四个字:“谢谢哥哥”。
李兴华也拿起笔,低头写下“湖南科技大学和社会好心人士救了我的小孩,首先感谢吴立强、李进,帮助小红去北京治病,这次从北京回来,大家又非常关心我们。爷伯叔婶哥弟妹,握手,谢谢,再说谢谢”。错别字虽多,字里行间却透露出这位父亲浓浓的谢意。
同学们也纷纷在留言本上留言。
“爱是人间四月天,灵魂放在高处,活在人间。”
“因为梦想,所以在路上。向你们学习。”
……
湘潭在下雨,小红裤脚潮湿。吴立强立即外出为小红购买了裤子和鞋子。
两个昔日的“紫娃”在韶山放声歌唱
3月30日下午,雨过天晴。吴立强、李进带着小红去韶山游玩,陪同他们去的还有本报3月17日报道过的湖南科技大学带着患病弟弟上大学的90后“家长”何平同学以及她弟弟何君。
参观完毛主席铜像纪念广场和毛主席故居。玩得正开心的小红要爬山。
山路陡滑。吴立强上前想背小红。小红摇着手。为什么不让哥哥背?小红说:“上山太累了,我不好意思。”
半途中,小红兴奋地喊道:“椿树!椿树!”循声望去,一棵小树叶儿尖尖、正吐新绿。何平跑过去采摘,她想为小红和弟弟做椿树叶煎鸡蛋。有着甜甜嗓子的何平又为大家唱起了《浏阳河》。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小红、何君,大家一起唱起来。
何平很喜欢小红。第一次见面时,何平与李兴华交流起照顾弟弟的经验。
何平去学校超市,用勤工俭学的工资,为小红选购了5大袋牛奶,并叮嘱李兴华:“里面是小包装的,每天喝两小包就差不多了。”
小红也喜欢何平。他说:“姐姐唱歌真好听,要是回去就听不到了。”
何平不是小红唯一不舍的人,每个与小红亲密接触的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感觉。
在离开本报湖南记者站时,小红扑在记者怀里,紧紧抱住记者不放手。
李进带着小红在艺术学院玩耍,学院院长、湖南省书画院特聘画家杨国平送给小红一本画集。小红指着书本中杨国平的照片对父亲说:“爸爸,回去了,打开书就能看到杨伯伯,你说这有多好。”
湖南科大的师生们也舍不得小红。
早在开学时,湖南科大潇湘学院一个班级在班会上,为小红募集了230元。其他班级最近又为小红筹集了1700元。更多的筹款行动陆续进行。
两个大学生的爱心假期演变成一所大学的爱心行动
湖南科技大学正在关注李小红及其所在的贵州省织金县阿弓镇。
2月下旬,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长何频、学工处长戴树根、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余杰一行3人曾前往阿弓镇调研,并将调研报告递交学校。
在30日举行的摄影作品展览启动仪式上,学校党委书记田银华说:“通过《光明日报》的连续报道,我们为吴立强、李进爱心行动欢呼的同时,却又感到一丝丝的隐忧。学校派遣了相关人员前往调研,通过对相关情况的审视,决定在阿弓镇小学设立德育基地和教师教育实习基地,派遣学生支教,动员广大党员,带头资助当地特困儿童上学。我们还将联系校友,与当地政府对接,为多项工作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一句话,我们要将两个大学生的爱心假期,发展成一所大学的爱心行动!”
李兴华听到学校将支援家乡建设,还计划帮他修缮房屋,十分开心。他说:“我一定要带好孩子,让他们考上大学,不辜负大家一片心。”
小红与本报记者告别。他扑进记者的怀里,紧紧抱住久久不松手,眼里闪烁着泪花。
拥抱,是这个春天最温馨的表达,最美丽的画面。(本报记者 唐湘岳 本报通讯员 张 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