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3月19日 星期一

    花开无声自飘香

    ——记三○七医院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医护人员

    张国清 《 光明日报 》( 2012年03月19日   11 版)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一句医疗界的名言,在这里成为日常行为——307医院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医护人员,“秉德尚道、病患至上”、“信守生命,在乎所托”、“以人为本,待患如亲”在京城传为佳话。

     “有没有更好更经济的”

        在307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柏长青和副主任李艳始终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他们每天都要巡视病房,查看病人;遇到危重、抢救病人,不管多晚都坚持到最后。查房时,他们经常问医生的一句话是:“为什么要选这种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没有更好更经济的替代方案?”

        去年夏天,有位来京务工者得了“重症社区活动性肺炎”。由于耽误了治疗,来院时已经休克。考虑到病情危重,值班医生就用了进口抗菌药。柏长青查房时对此提出批评:“病人的主要问题是抗休克,进口抗菌药并非是目前治疗所需。”

        呼吸内科青年医生郭雷静说:“这里的诊疗非常规范。我到院后写的第一份病历,李艳副主任指出很多问题,又用两个多小时帮我修改。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敬佩。”

     “这真是奇迹”

        入住呼吸内科监护病房的病人,绝大多数病情危重。

        去年12月,身患多部位肿瘤的贾大妈呼吸功能衰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就连患者家属,也认为没有希望了。入住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后,柏长青和李艳二话不说,立即组织抢救,并请专家会诊,实行多学科协作攻关。尽管治疗过程中患者多次出现生命危险,但医生和护士没有放弃,主治医生牛文凯和护士长秦艳红带领大家经过几个昼夜的奋力抢救,终于挽回贾大妈的生命。患者家属抹着眼泪说:“这真是奇迹,多亏你们了。”

        这是一个值得托付生命的地方。87岁的高龄老人吴惠民,因患肺癌晚期,手术后复发,癌细胞转移到全身,有的医院不愿收治。无奈之下,家属把老人送到这里。这里的医护人员不抛弃、不放弃,柏长青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控制癌细胞扩散,医生们及时依据化验结果调整药物,病人的疼痛逐渐消失。经全体医护人员细心救助,老人在病房延续了2年生命。吴惠民的女儿吴晓枫在感谢信中说:“对我父亲这样一个没有治疗价值的患者,307医院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医护人员仍救护得如此专注精心,真是难能可贵。”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在监护病房,医患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很多时候,沟通是治疗的前提和保证。

        一位70多岁的胃癌患者,手术后效果不好,出现呼吸衰竭,从外院转到307医院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在抢救过程中,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家属情绪激动,冲进病房,又哭又闹,质问医生:“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在乱治?”

        正在抢救的医生牛文凯,耐心向家属讲解病情出现反复的原因,应如何治疗等。见牛医生如此真诚,家属情绪稳定下来,积极配合治疗。看到亲人身体一天比一天好,家属感到很不好意思,多次送红包,均被谢绝。

        307医院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医护人员说:“我们要换位思考,充分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因为,患者的治疗和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他们把沟通贯穿治疗全过程。为了让患者家属放心,科室每天定时开放病区,让家属在走廊亲眼目睹医生护士的工作。同时,把患者病情、治疗、预后、费用等一一告诉家属,详细了解他们对治疗的意愿。全方位的沟通,赢得患者的尊重和认可。多年来,监护病房的医生和护士,未发生过一起医疗纠纷。

     “只有亲人,没有病人”

        90多岁高龄的吴老爷子,住进监护病房后非常想念亲人。其儿子一家定居美国,女儿在外地,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冬夜,别的病人都睡了,唯有吴老爷子睡不着。夜班护士李翠荣知道老人太想亲人了,就与几个夜班护士想出一个办法:以老人孙女的名义,给老人打电话,并说是从美国打来的。“孙女”关切地问长问短,让吴老爷子信以为真,高兴得不得了。

        入住呼吸内科监护病房的病人大多病情重、年龄大,不是意识不清,就是卧床不起,身上插满管子。照顾病人的吃喝拉撒,全由医护人员完成。呼吸内科监护病房医生和护士说:“这里只有亲人,没有病人。”

        虽然没有家属陪伴,但病房里充满温情。每天,护士们都要为病人清理大小便,更换床单,有时一个病人一天要拉十多次;每天都为病人洗脸、翻身擦身;经常为病人洗头、剪头发、刮胡须。晚上还要陪病人聊聊天、拍拍腿。一位癌症患者,因呼吸衰竭,插着气管插管,戴着呼吸机,不能说话,又不能写字,只能跟医护人员眨眼。细心的护士们完全能读懂患者的心思:眨左眼代表“喝水”,眨右眼代表“翻身”,眨一下眼代表“否”,眨两下眼代表“是”。一天患者家属带来好多东西,患者不停地眨眼,家属不知啥意思,急得团团转。护士发现患者盯着床头桌上家属刚刚带来的绿茶。护士问:“是想喝绿茶吗?”病人眨了一下眼。“是让我喝绿茶吗?”护士又问。这时患者拼命地眨了两下眼。家属不禁感叹:“夫妻30年了,还不如你们护士了解老伴,你们的服务,真是到家了啊。”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