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我们身边的雷锋(10)

    霓虹灯下的活雷锋

    ——记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

    《 光明日报 》( 2012年02月29日   01 版)
    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官兵定期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江震中摄

        上海,中国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霓虹灯下,十里南京路散发着“中华商业第一街”独有的魅力。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1982年接替“南京路上好八连”的勤务以来,就一直驻扎在这里。

        30年来,时代在变,党情、国情、世情在变,但十中队官兵高擎雷锋精神的传统始终没有变,他们树社会新风,做文明使者,被誉为“霓虹灯下的活雷锋”。

        寻前进动力,将雷锋精神化作信念

        2011年9月16日,上海长征医院发生了感动人心的一幕:“孩子们,我的孩子们……”弥留之际,89岁的忻鸿发老人口中传出微弱的声音。在场的医生知道,老人口中念叨的,是常年照顾他生活的武警上海总队一支队十中队官兵。

        十中队“雷锋班”班长丁君和战友们得到通知,迅速赶往医院。双目失明的忻鸿发老人拉住他们的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安详地离去。

        一支部队做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官兵们30年如一日照顾忻鸿发老人,将坚持学雷锋化作自身的信念。

        在部队建设发展中遇到什么困难,十中队也从学雷锋中寻找解决方法,汲取前进动力。

        2007年12月,抱着对火热军营的向往,江苏籍青年罗凯应征入伍。刚到中队时,罗凯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第一次上南京路巡逻执勤时,他十分注意警容风纪,着装整洁,皮鞋擦了又擦。但时间长了,他的心态就变得有些浮躁了。天天重复简单而又枯燥的执勤巡逻,与名牌服装、豪华轿车、高档宾馆相比,罗凯感到很失落。罗凯这种失落感在许多官兵中不同程度存在,有一段时间,一些战士购买“耐克”、“阿迪达斯”等名牌运动鞋,甚至抛出“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脚上的解放鞋也该退休了”的言论。

        针对上述情况,中队组织官兵进行“人生价值是什么、参军入伍为什么、敬业奉献图什么”的大讨论,开展以“学习雷锋螺丝钉精神,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种引导官兵围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学雷锋,立足岗位职责学雷锋的经常性主题教育活动,使中队官兵人生境界和追求不断提高,做到香风毒草吹不动,风里浪里不迷航。中队连续18年被评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荣获“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共青团文明号”和“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等称号,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10次、三等功13次。

        与时代同步,用真情温暖群众心灵

        “看到了,看到了……没想到远隔上千公里,想见你们就能见到。”家住上海威海路的任淑珍老人通过网络视频,正与远在福建的亲戚聊天。站在一旁的十中队排长闵奇看到老人喜出望外的样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原来,任淑珍老人老家在福建,年轻时到上海,至今孤身一人。去年8月的一天,闵奇和战友带着水果去看望她,老人非常高兴,拉着官兵们聊个没完。一周后,闵奇和战友又带着水果去看任淑珍老人,但她却说:“你们以后不要带东西来了,我家里什么都不缺,退休工资也不低,就缺有人跟我聊天。”闵奇明白,孤独感是老人心中的痛。

        这件事启发官兵们:现在生活好了,吃穿不愁,很多人家里还都有保姆,如果做好事还是停留在送水果、搞卫生上,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从那时开始,闵奇和战友们隔三差五往任淑珍老人家里跑,陪她聊天解闷。原本整天闷闷不乐的老人终于开心了。闵奇还买来电脑,连上网络,教任淑珍老人使用网络聊天。这样,通过视频,老人便可以随时见到远在家乡的亲戚并和他们聊天。

        通过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本领,十中队官兵解决了一个又一个为民服务中遇到的新问题。

        两年前,“雷锋班”战士单力接过老兵手上的“剃头刀”,每月20日在南京路开展便民服务。开始,有很多老大爷、老大妈排队等候,但没多久,来排队理发的人慢慢地少了,这让单力很纳闷。

        一次,一位老大爷理完发后小声嘟囔:“这个小伙子没有以前那位爱说话,这有什么意思啊,我来理发又不是为省钱,主要是想跟战士们说说话……”这一席话使单力明白,理发光靠技术还不行,还得懂心理学、老年保健等方面的知识。于是,他买来相关书籍,学习与老人沟通的技巧和话题,还学了上海话。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单力的“粉丝”又开始多了起来。

        以爱传递爱,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人民忠于党……”初春二月,武警十中队俱乐部,传出退休教师郭家仁为新兵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声。这是郭家仁连续24年来第228次来中队教歌。

        1988年,在上海南码头小学任音乐老师的郭家仁听说十中队想请一位声乐老师到中队教歌,便背上手风琴、蹬上自行车找到中队:“我来试试。”几次教歌下来,郭老师感受到中队处处充满爱的气息。一次,郭老师的自行车脚踏板掉了,战士在他教歌时给自行车换上了新的脚踏板,而且将车身擦得锃亮。

        几个月后,当中队指导员跟郭家仁老师商量报酬的事时,他改变了有偿教歌的初衷,说:“你们学雷锋义务为民服务,我也要学雷锋,义务为官兵服务,报酬分文不取!”从那时开始,郭家仁开始骑车到上海各个部队义务教歌,20多年不停息,骑自行车累计行程达1万多公里,为部队义务教歌1000多次,教唱歌曲2000余首。

        “一个人的爱是有限的,但只要人人献出一份爱,以爱传递爱,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这是十中队官兵几十年学习雷锋的切身体会。 

        十中队官兵每月20日在南京路开展便民服务活动,在这一活动开展之初,附近有一位修鞋匠李永辉认为部队抢了他的生意。但时间长了,他发现战士们为民服务实实在在,不是沽名钓誉,便开始与官兵交朋友,并在自己的摊位上打出“为烈军属、孤寡、残疾人免费修鞋”的牌子,加入到义务为民服务行列中。

        加入义务为民服务队伍的不光李永辉一人,街道管委会主任贺玖余说,如今,学雷锋在南京路已蔚然成风。由十中队官兵发起的南京路义务为民服务吸引了百余家单位的几千名志愿者参加,形成理发、修理、医疗、咨询等7个服务小组,现已累计做好事5万余件,为20余万人次提供服务。

        十中队官兵就像“火种”,走到哪里,就把雷锋精神传播到哪里。他们与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10余所高校,开展共建共育、互帮互学活动,在高校校园掀起“学最可爱人,做文明使者”的热潮。

        大学生士兵陈晨在部队是学雷锋标兵,退伍复学后,被大学聘为雷锋精神宣讲员。如今已是东方航空公司波音737机型大队副机长的他,在机组里成立了学雷锋服务小组。

        “雷锋班”战士徐志退伍后自主创业,成立了一家饲料公司。事业有成的他,没有忘记弘扬雷锋精神,带头招聘20多名残疾人职工,带头为村里修路建桥,带领家乡人民共同致富。(本报记者 陈劲松 本报通讯员 李凌志 章乐平)

    光明日报
    中华读书报
    文摘报
    出版社
    考试
    博览群书
    书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