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期主题
文化部自2010年起,在全球各地开展了“欢乐春节”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演出、展示和交流,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分享中国春节的快乐,传递“欢乐春节,和谐世界”的美好愿望。
2012年的“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火热进行,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根据文化部和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指示,组派了广西文化代表团、广西青少年艺术团、广西柳州艺术团、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共4个“欢乐春节”活动代表团、150余人,于1月19日至2月12日春节期间,先后分赴新加坡、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韩国等6个亚洲国家进行演出交流,为这些国家人民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纷呈、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盛宴,完成了国家交给的文化外交使命,成为了世界多元文化的一抹亮色。日前,本报与广西文化厅在南宁召开座谈会,围绕“欢乐春节”活动,就中华文化怎样“走出去”展开深入研讨。
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 赵海生
融入当地 融入人心
文化部利用春节时段推广中华文化的活动已经做了十几年了,“欢乐春节”活动到今年是第三届,它已经走过82个国家、122个城市。本次海外“欢乐春节”无论在覆盖面上还是知名度上都得到进一步拓展。
在本次海外“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中,广西举办的活动是一个亮点。首先,它涉及的面非常广,4个团,分别设定四大主题,走了6个国家,为期10天的展演和展销开展了44场活动。其次,此次“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文化交流项目,又有文化贸易方面的项目;既有歌舞、器乐、杂技,又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民族民俗的表演,以及广西的美食,全方位地展示了广西的风采,为国家增添了光彩,也为广西增添了光彩。
广西这次之所以能够在海外“欢乐春节”中做得这么出色,和广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分不开的,和文化系统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充分的文化自信是分不开的。广西是一个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今年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应该立足东盟,走向全球,在全世界范围内更充分地体现广西文化的特色。
海外“欢乐春节”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之一。利用春节时段集中展示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最终目的是要融入当地,融入人心,不能走形式,要展示咱们的文化,交流互鉴,走入殿堂,走入广场,深入人心。广西这次做得非常出色,我们愿意与广西进一步加强合作,以“欢乐春节”为基点,共同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部外联局亚洲处处长 王 晨
从“造船出海”到“搭船出海”
本次海外“欢乐春节”广西开展的六国行活动有三个特点:
第一,真正体现的是民族的广西、文化的广西和中国的广西。广西是个多民族地区,它所展现的民族风采是我们此次活动的最大特点。在展现民族风采时,外国民众看到的不仅是广西,更是中国,广西文化的璀璨与发展折射和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璀璨与发展。
第二,广西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即从原来的“造船出海”到现在的“搭船出海”。广西文化周是广西固有的品牌,自治区创立这个品牌之后,经过不断努力,到了很多东盟国家演出,打造了一条友谊之船、文化之船。而这次参与海外“欢乐春节”活动是“搭船出海”,搭乘的是中外建交整年份的“纪念之船”。到新加坡参与“春城洋溢华夏情”和“春到河畔”这两个品牌活动的展演,让我们真正做到了“以我为主”和“为我所用”,真正达到了从“造船出海”到“搭船出海”的效果,性价比很高。
第三,这次海外“欢乐春节”活动也是第一次真正把广西的文化产品带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一方面是指中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另一方面是让海外民众接纳我们的价值观。要真正让我们的文化走进他们的社会,进入他们心中,才能达到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国软实力的目的。
春节是一种文化形式,利用这个机会,在节庆的气氛中有文化的交流、文化的宣传、文化的推广,可以更好地营造出和谐的气氛。“欢乐春节”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就是让文化市场、文化经济跟着春节运转,把春节的习俗更好地规范化和程式化,用文化产品来推动中国的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刘咏梅
对“走出去”给予政策支持
中国文化“走出去”,我建议国家在三方面应给予支持。
首先,立足广西的文化对外交流,希望国家能尽快成立东盟文化交流中心,并将其设立在广西南宁。因为广西至少拥有三个优势,一是就地缘优势来说,广西靠近东盟国家,借东盟博览会的平台,方便举办各种活动;二是就文化优势来说,除了与东盟国家在语言文化方面有很多相近之处外,在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等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是因为东盟博览会已永久落户南宁,东盟文化交流中心理应设到南宁。
其次,希望国家尽快设立文化发展基金。目前,广西各地都已设立专门的资金支持文化的发展,希望国家能尽快给予相关财政支持,而且能单列文化“走出去”的财政预算,尤其是针对民族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资金应单列。有了专项资金,更方便开展工作。
最后,希望国家尽快加大文化“走出去”相关的立法保护保障工作。随着对外交流越来越多,立法保障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一方面是文化产品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另一方面是产品在海外经营时的版权问题。比如此次海外“欢乐春节”活动,广西派出150多人的四大队伍赴外演出,他们在境外的权益如何保障,应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保障。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 余益中
让“欢乐春节”发挥更大作用
海外“欢乐春节”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品牌,坚持做下去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这里,我提几点建议:
首先,文化“走出去”要由形式的影响向内容的影响转变。海外“欢乐春节”品牌是中华文化“走出去”很重要的载体之一,以往基本上是以舞台的形式送文化,今年我们有所创新,将广西的绣球文化、壮锦文化、铜鼓文化、饮食文化等与舞台形式相结合,这样影响力更加广泛。
第二,根据国家大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怎样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值得我们思考。比如根据广西目前开放的态势,在哪些国家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能收获最大效益,这对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国家有关部门或者地方政府,包括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应该很好地利用“欢乐春节”品牌活动来拓展海外关系和海外业务,将文化“走出去”与经济发展很好地联系在一起。
第四,有条件的话最好是安排随行记者跟踪报道,以便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这不仅能增强国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能使海外华人的文化自信得到增强。
最后,提两点建议,一是希望“欢乐春节”的活动能早计划、早部署、早安排,把活动预算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以便开展工作;二是建议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相关的鼓励、奖励制度,对办得好、有成效的地方和单位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也将对文化制度建设起到很好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黄伟林
“走出去”的广西文化
近年来,广西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成效显著,提升了广西开放创新的国际形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广西文化“走出去”,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充分挖掘广西文化的内涵,更加凸显广西文化的特色。山水文化、海洋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互补是广西文化的特色,广西文化“走出去”以特色吸引眼球,以特色打造魅力,又一次证明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文化原理。
二是知己知彼。文化“走出去”不应该是“自以为是”的行动,而应该是“知己知彼”的交流。因此,不仅要重视文化“走出去”的行为,更要重视文化“走出去”的策略和文化“走出去”的效果。广西文化“走出去”正是通过寻找广西文化与境外文化的融洽点,寻找不同文化能够交流沟通的共同处,使广西文化得以在“和谐的氛围”、“互动的机制”和“共享的语境”中被世界所接受。
三是以复合性、立体化的文化产品“走出去”。演艺、展览、销售、美食、出版、旅游、论坛、比赛等,造就的是复合性、立体化的文化效果。文化传播和文化接受,从来不会单一纯粹,而是复合多元,广西文化“走出去”,恰恰实现了复合多元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
广西文化不乏“走出去”的“家珍”:如文学的白先勇、梁羽生,时尚的靳羽西,美术的周氏兄弟等等。这些有着深刻广西烙印的世界知名文化人,早已经融入了整个世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
“走出去”,才能重新发现自己;“走出去”,才能充分展示自己;“走出去”,才能有效提升自己;“走出去”,才能找到与整个世界和平共处、和衷共济的方式和途径。
广西歌舞剧院院长 林燕飞
2012年1月18日至26日,广西歌舞剧院一行36人参加了新加坡“春到河畔”的演出。
场景:在节目审查时,新加坡组委会提出一定要以电影版《刘三姐》为背景编排节目,而且指定在每一场演出里刘三姐的歌或者刘三姐的剧目不能少于三分之一。用电影版《刘三姐》的剧情以舞台形式演出,对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主创班子看了电影版和舞台版,经过细心琢磨,最后选择了里面的一些经典歌曲,如《山顶有花山脚香》、《只有山歌敬亲人》、《姐妹采茶歌》、《对歌》等等,用这些歌串起来组成了一个有故事有人物的、压缩版的《刘三姐》歌舞短剧。
感想:想不到我们的节目在新加坡那么受欢迎;想不到有如此多的新加坡高层领导出席和观看我们的演出,并给予了好评;想不到新加坡艺术界的专家们看了演出后,主动邀请我们开了一次艺术专题研讨会;想不到有如此多的中外媒体关注和报道;想不到新加坡联合报业控股集团的李董事长提出与我们合作排演《刘三姐》剧目,并准备在东南亚市场演出,如果合作成功的话将开创广西歌舞剧院与国外共同开发演出市场的先河。
海外“欢乐春节”演出平台,提升了广西歌舞剧院的影响力,指明了院团改制和改革的方向,此行使我们走出了信心。
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 农学坚
广西民族博物馆在此次“海外春节”活动中组织了“广西少数民族成就艺术展”,配合歌舞表演在新加坡展示广西的风土人情。我们带去了上百件的展品,包括服装、刺绣、织锦等众多的传统工艺展品,还带去了3万多件各类传统民族工艺品。
场景:此次展览,我们以壮乡典型的、卯榫结构的吊脚楼为核心组成一个展区,整个展览富有广西民族特色和春节喜庆色彩。为期9天的展出,成为新加坡“春到河畔”展场的亮点之一,每天吸引了大量观众;每天都有很多人排着队上吊脚楼要求拍照留影。
我们带去的所有工艺品销售一空,销售额达到10万元人民币。其中绣球最受欢迎,带去的大大小小1000多个绣球,三五天时间就都卖完了。到最后,有观众看到挂在吊脚楼上被雨淋过的绣球,也要求买走。
感想:我们的互动展览,包括现场表演和工艺品销售,都达到了预期目标,很好地展现了广西的民族特色,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增进了两国的友谊。不仅新加坡的当地民众,还有到新加坡旅游的各国游客,也通过我们的展示,了解了诸如刺绣等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这次展示活动不仅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广西杂技团副团长 覃伟波
2012年1月16日至30日,以广西杂技团为主的广西青少年艺术团一行30人,赴新加坡参加第19届“春城洋溢华夏情”演出。
场景:新加坡华人占总人口的70%,尽管如此,中文教育还是有一定困难。以前新加坡语言类只有英文教学,为了更好地和中国交流合作,新加坡加强了中文教学。我们到新加坡5所学校演出,他们的校长纷纷表示:“通过你们的演出,学生加深了了解,增强了学习中华文化的迫切性。”新加坡总统陈庆炎参加活动的时候也作了发言,他说,为了跟国际接轨,新加坡的学校在中文教育方面已经在逐步加大投入,通过此次中新两国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搭建了很好的中文学习平台。
感想:在对外文化交流中,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表演形式的杂技,很早就走出了国门,但是影响力还是有限,为什么呢?我觉得需要集中各种文化元素,不仅是文艺演出,还有工艺品展示、美食和各种互动,共同搭建一个“共振”平台——文化展演促进文化产品的销售,工艺品的销售又促进更多人来观看演出。“春到河畔”现在已经是一个旅游景点,每天来旅游的人非常多,我们此次的表演,在新加坡可谓是家喻户晓,这就是文化产生“共振”的最好案例。
广西柳州市艺术剧院书记 党亮光
在中亚四国建交20周年之际,柳州市艺术剧院受文化部和自治区文化厅的派遣,组织29人规模的表演团赴中亚的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4个国家,进行庆祝建交20周年暨“欢乐春节”的演出。
场景:我们担负着庆祝中亚4国建交20周年慰问演出的重任,每到一处都代表着中国的国家形象。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完成好这个任务,整个艺术剧院都没有休息,年三十晚上还在排练,年初三就出发了。表演历时16天,途经6个国家。中亚四国和广西的气温差别之大,是我们完全没有想到的;这四国的经济水平有限,演出场地的设备、灯光大多是临时凑齐;我们辗转几地之间往往只有一趟航班,有的甚至就只是能坐几十人的小螺旋桨飞机。在演出过程中,一些演员生病了,发烧感冒,水土不服。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们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党支部随着访问团走,党员干部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很多党员自己生病了也要扶团员起来吃药,争相登台演出。只要灯光一打、音乐一响,就马上振作起精神。乌兹别克斯坦文化部对我们的演出给予很高的赞誉,授予9位团员“功勋演员”称号。
感想:作为代表国家的文化使者,我们带着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把博大精深的东方艺术展现给中亚人民,圆满地完成了文化部、自治区文化厅交给我们的任务,同时为宣传柳州、宣传广西,起到了积极作用。
有一个问题需要指出来:演出时需要携带的道具、服装等,在托运时常会遇到超重罚款的问题。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对此能给予扶持。
广西群众艺术馆馆长 罗 征
今年是中韩建交20周年,为配合国家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发挥广西特色,广西民族民俗文化展演团一行33人,于2012年2月4日至12日在韩国参加“欢乐春节”展演活动,通过开展民族民俗表演、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技艺展示、广西农民画展等活动,向韩国人民展示了广西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场景:2月6日元宵节那天,中国驻韩国大使来看我们演出。演出过程中,我们群艺馆一直想拍一张大使坐在那里正式看演出的照片,谁知道到演出结束都没有拍成。因为我们基本上都是一个节目表演完就会有一次互动表演,表演的时候他自己在拍照,每个互动节目他都主动要求参与。演出结束后,他主动登台和演职人员交谈,这个画面让我很难忘。当时到会的很多嘉宾都表示,这是他们度过的最难忘的元宵节。
感想: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我演你看”式的演出,仅靠原有的舞台式或者展览式的交流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今社会的文化需求。我提出一种理念:要把传统单向式的展演欣赏,变成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为主的展演活动。
在韩国演出的成功,使这种理念得到了充分的证明。所有参与我们活动的人员,不管是官员还是文化名流、学生、民众,都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互动、体验中,认识和接受,甚至是爱上中国文化。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我们中华文化“走出去”,并提升影响力,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