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49%,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53%,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7%——这样一个成绩,比国家“十一五”规划节能减排目标高了两三倍,兵工集团不仅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还被评为中央企业“十一五”节能减排优秀企业。
兵工集团总经理张国清介绍,从不折不扣地执行“以排定产”等政策,到实施“三大工艺计划”、强制性地淘汰1714台(套)落后工艺设备等,兵工集团采取了一系列堪称“激进”的措施,确保了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推进。
张国清说:“我们节能减排不遗余力,投入了二三十亿元。我们把当期因投入节能减排减少的利润,反过来当做增加的利润纳入考核。”
“为了环保,为了绿色发展,我们可以放弃部分收入。”张国清说,“但节能减排、转型升级,最终还是要看技术进步。现在我们的新产品占到70%多,而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产品只占两成多。”
这些年,兵工集团实现了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的协同突破,所承担的国防军工建设重大工程及各项军事装备研制、生产、建设和技术保障任务均圆满完成,一批国防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全面实施,为我国军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兵器企业在和平时期怎么生存、怎么成长?张国清说:“关键是要有一个度的把握,既要替国家保留足够的动员能力,又要通过军民融合发展自己来养活几十万的员工。”在高质量履行好军品核心使命的同时,兵工集团坚持走技术相关的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大力推进军工技术的民用化、产业化。
在重型装备领域,兵工集团依托火炮身管加工技术研制开发的世界最大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实现了我国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机设计制造及应用工艺的重大跨越,打破了西方国家对高端挤压技术的封锁。
在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兵工集团通过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在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3077亿元。在自主投入43亿元研发费、人工成本增加15亿元的情况下,实现利润86.5亿元。
张国清介绍:“我们觉得应该少给后人留些资本积累,多留些技术积累。技术地位决定市场地位,市场地位决定国家战略地位。这么大投入研发,从我们自身看是值得的,从整个国家来看,就更值得。”
和平年代,兵工集团怎么才能不过时、引领时代?张国清认为,“有抱负”,要把集团公司的技术地位、市场地位和战略地位持续提升上去;“负责任”,要统筹履行好集团公司承担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受尊重”,要以出色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受尊重,以被市场、被用户需要和信任而受尊重。
(本报记者 陈 恒)